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胃汤

补胃汤

《千金》卷十六: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别名补胃煮散

处方防风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桂心2两,橘皮2两,芎?3两,吴茱萸3两,人参3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胃中虚寒,腹痛肠鸣,面目浮肿,少气口苦,身无光泽,失眠,恶寒。

用法用量补胃煮散(《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摘录《千金》卷十六

寿世保元》卷二: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黄耆(蜜炒)2钱,人参5分,甘草(炙)2钱,当归5分,神曲(炒)7分,柴胡3分,升麻2分,苍术(米泔浸)1钱,青皮(去瓤)5分,黄柏(酒炒)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怠于动作,嗜卧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明医指掌》卷八: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黄耆汤减黄耆陈皮1半,加酒柏1两。

功能主治养阳。主浑身及手足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羞明,视物无力,久服凉药过多,目转昏者。

摘录明医指掌》卷八

《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补胃汤

药方名称补胃汤

处方山药(炒)、扁豆(炒)、甘草(炙)、饴糖

功能主治除中。

各家论述胃阴空虚,仲景谓其胃虚本不能食,反能食者,为除中,此即中气将除之谓。若复进用苦寒,则胃已虚而成莫治之症。此方重进山药扁豆,能养胃阴;炙草、饴糖能复脾阳,但用稼穑作甘之旨,如是则中气健矣。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二引黄锦芳方

猜你喜欢

  • 鸡内金丸

    药方名称鸡内金丸别名鸡膍胵丸处方鸡内金(洗,晒干)5两,栝楼根(炒)5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膈消;膀胱有热,消渴饮水,下咽即利。用法用量鸡膍胵丸(原书卷五十九)。摘录《圣济总录

  • 感冒清热冲剂

    药方名称感冒清热冲剂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g,紫苏叶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芦根160g。制法上取荆芥穗、薄荷、紫

  • 白蚬壳散

    药方名称白蚬壳散处方屋上白砚壳(捣末)。功能主治卒得咳嗽。用法用量《卫生总微》本方用法:每服五分,米饮调下。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卫生总微》卷十四

  • 角煎丸

    药方名称角煎丸处方黄连4两,枳壳2两,当归尾2两,牙皂2两,香附子2两(一方有木香半两)。制法上为末,糯米为丸。功能主治痔病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九六

  • 肠覃汤

    药方名称肠覃汤处方柴胡、当归、赤芍、白术、枳实、丹参、昆布、薏苡仁、三棱、莪术、益母草。功能主治痰湿症瘕(肠覃),腹部肿块,多以下腹部一侧向上增大,呈球形,可移动,无触痛。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 加减葱白香豉汤

    《张氏医通》卷十三:加减葱白香豉汤药方名称加减葱白香豉汤处方葱白半握(连须)香豉9克 葳蕤6克白薇青木香桔梗各3克甘草薄荷各0.9克功能主治养阴解表。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者。用法用量水

  • 金凤膏

    《寿世保元》卷七:金凤膏药方名称金凤膏处方白毛乌肉雄鸡1只(吊死,水泡去毛,去肠杂不用)、金樱子根。功能主治血崩。用法用量将金樱子根洗净,切片,装入鸡肚内,酒煮令熟,去药。将鸡酒任意食之。摘录《寿世保

  • 加味龙麝紫金饼

    药方名称加味龙麝紫金饼处方生地5钱,玄参5钱,琥珀5钱,犀角(生,镑)5钱,羚羊角(镑)5钱,薄荷5钱,桔梗5钱,升麻5钱,凝水石(煅)5钱,连翘5钱,人参5钱,牙消(另研)5钱,赤茯苓5钱,川芎1两

  • 大鳖甲汤

    《千金》卷七:大鳖甲汤药方名称大鳖甲汤处方鳖甲2两,防风1两,麻黄1两,白术1两,石膏1两,知母1两,升麻1两,茯苓1两,橘皮1两,芎?1两,杏仁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萎蕤1两

  • 家秘三黄丸

    药方名称家秘三黄丸处方黄芩、黄连、大黄、甘草、广皮。功能主治内伤齿痛,属胃肠热盛,脉洪数应下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