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苦参橘皮丸

苦参橘皮丸

药方名称苦参橘皮丸

别名苦参

处方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一作鬼箭羽)、黄柏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

功能主治热毒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1日3次。稍加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苦参治心腹结气,黄连治肠澼腹痛,黄柏治五脏脾胃结热,鬼臼避恶气不祥,蓝青解诸毒蛊,独活治风寒所击,橘皮除胸中痰热逆气,利水谷,下气,阿胶止五脏内崩,甘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合本经诸治,则此方辟除毒热最迅,而丸服之法最缓不过,藉以为应敌之需,非但不可峻用,而久服尤为不宜,所以先哲有久服黄连苦参反从火化之说,以苦先入心,久而增胜,逮所必至。至于痢久,胃气侵衰,饮食艰进,慎勿误投,以取虚虚之咎。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和中温表汤

    药方名称和中温表汤处方炙耆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苡仁1钱,干姜1钱,炙草5钱,防风5钱,白芷5钱,丁香5钱,附子5钱。功能主治痘疮收靥之时,身凉足冷,虚阳不

  • 肝肾两舒汤

    药方名称肝肾两舒汤处方熟地1两,玄参1两,茯苓3钱,白芍1两,柴胡1钱,当归5钱,甘草1钱,炒栀子1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舒肝解火,补肾济水。主肝火郁结不伸,闷烦躁急,吐痰黄块。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

  • 平胃蒜肚丸

    药方名称平胃蒜肚丸处方豮猪肚一具(去脂膜,入大蒜装满,以线缝住,用冷水、热水各1.7升,先将水烧滚,入肚,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苍术陈皮厚朴各150克 川椒少许制法上药捣至猪肚无丝,方可为丸,梧桐子

  • 苏麻粥

    药方名称苏麻粥处方苏子15克 麻子30克粳米30克制法先将苏子、麻子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米煮作粥。功能主治顺气润肠。适用于老人、妇女产后以及久病体弱者大便秘结艰涩。用法用量空腹食用。可长期服。摘录《济众

  • 百草霜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百草霜散药方名称百草霜散处方百草霜食盐各等分功能主治治舌忽肿硬,心胸闷塞。用法用量上药研和,用井华水调涂舌上。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朱氏集验方》卷十:百草霜散药方名称百草霜散处方

  • 木香化滞散

    药方名称木香化滞散处方木香姜黄青皮(去白)砂仁(去壳)人参槟榔白术各6克 白茯苓(去皮)白檀香各6克白豆蔻藿香橘皮大腹子桔梗各1.5克炙甘草1.2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气滞不行,心腹满闷。用法用量

  • 和气煮散

    药方名称和气煮散处方胡椒1两,绿豆1两,人参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冷热不调。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和气煎”。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加减参苏饮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加减参苏饮药方名称加减参苏饮处方陈皮、半夏、甘草、茯苓、紫苏、葛根、前胡、桔梗。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风寒壮热,痰嗽,身痛,头疼。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痘疹传心录》卷

  • 槐角丸

    《中国药典》:槐角丸药方名称槐角丸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炮制上六味,粉碎成

  • 寄生防风汤

    药方名称寄生防风汤处方独活川芎芍药(炒黄)桂心续断生姜桑寄生各1.8克当归防风各2.4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产后风邪头眩,腰痛不可转侧,四肢沉重,行步艰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