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熟干地黄丸

熟干地黄丸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焙干)120克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别研)牛膝(去苗叶,酒浸,焙)各45克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捣)肉苁蓉(酒浸,切,炒)黄耆(炙,锉)萆薢(炒)各30克 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7.5克 诃黎勒(煨热,去核)15克升麻23克

制法上一十二味,除杏仁外,捣细罗为末,入杏仁别捣,再罗匀,炼蜜和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远年伤折,忽因风气不和,于旧伤处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鸡峰普济方》卷七: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处方车前子 熟干地黄葵子鹿茸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损,小便出血,时复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七

兰室秘藏》卷上:熟干地黄丸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丸

别名滋阴地黄丸(《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人参6克 炙甘草天门冬(汤洗,去心)地骨皮五味子枳壳(炒)黄连各9克当归身(酒洗,焙干)黄芩各15克 生地黄(酒洗)23克柴胡24克 熟干地黄30克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血凉血。治血弱阴虚,心火上攻,瞳子散大,视物则花,偏头肿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后用茶汤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猜你喜欢

  • 养胃丸

    药方名称养胃丸处方丁子香甘草陈皮神曲(炒)麦芽(炒)各60克 大附子(童便制)24克砂仁肉豆蔻(面包煨)白豆蔻各36克制法上药为末,用生姜120克煎汤,如法制为丸。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翻胃呕

  • 黄药针砂丸

    药方名称黄药针砂丸处方针砂4两,青皮4两,陈皮4两,干漆4两,黑牵牛4两,白矾4两,青矾4两,绿矾4两,苍术半斤(米泔浸)。制法上除苍术半斤,余4味用米醋2碗,将三矾共针砂煮,令醋干,共为末,醋糊为丸

  • 当归黄耆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当归黄耆汤药方名称当归黄耆汤处方当归(锉,焙)黄耆(细锉)芍药各30克生姜(切,焙)7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功能主治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用法

  • 甘风丹荆汤

    药方名称甘风丹荆汤处方丹皮1两,防风5分,荆芥5分,甘菊花5钱。功能主治目痛之后,眼角刺触,羞明喜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经效散

    《得效》卷十六:经效散药方名称经效散处方大黄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北柴胡1两(去芦),粉草1分,连翘1分,犀角1钱(后入)。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眼因撞刺生翳,疼痛无时,经久不安者,复被物撞之,兼为

  • 温精毓子丹

    药方名称温精毓子丹处方人参60克肉桂30克五味子30克菟丝子90克白术150克黄耆240克当归90克远志60克 炒枣仁90克山茱萸90克鹿茸1对肉苁蓉90克 破故纸90克茯神60克柏子仁30克砂仁15

  • 干葛石膏汤

    《症因脉治》卷一:干葛石膏汤药方名称干葛石膏汤处方干葛柴胡黄芩石膏枳壳广皮甘草木通紫苏梗功能主治治阳明燥火,胁肋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一《症因脉治》卷三:干葛石膏汤药方名称干葛石膏汤

  • 建脾膏

    药方名称建脾膏处方丁香1两,藿香(去土)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膏。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用法用量每用鸡头子大,粟米饮化服,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 单方葶苈散

    药方名称单方葶苈散别名葶苈散处方甜葶苈2两半(隔纸炒,令紫)。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肺痈咳唾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用法用量葶苈散(《普济方》卷一六二)。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一,名见《得效》卷五

  • 粉汗方

    药方名称粉汗方处方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1两(捣罗为末)。功能主治盗汗,腠理开疏。用法用量2味同拌匀,寝寐中有汗处,使人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