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 养阴止血汤

    药方名称养阴止血汤处方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功能主治养阴固摄,止血清热。主阴

  • 惊搐散

    药方名称惊搐散处方潞党参4.5克白术3克(土炒)茯神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 枣仁3克(炒)归身3克川芎1.5克(炒)冬虫草1.5克橘红0.9克 制草1.5克大枣1枚(烧黑)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

  • 结水汤

    药方名称结水汤处方黄连(去须)1两,大黄(锉碎,醋拌炒干)1两,甘遂(微炒)1两,葶苈(炒令紫)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水蛊,内肿即冷,外肿即热,气急无力。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

  • 茅根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茅根散药方名称茅根散处方白茅根90克(锉)赤芍药30克滑石60克木通60克(锉)子芩45克 葵子60克 乱发灰4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用法用量

  • 化滞汤

    《会约医镜》卷五:化滞汤药方名称化滞汤处方陈皮(去白)3克青皮1.8克茯苓4.5克厚朴3克白芥子(炒,研)1.8克大黄(煨)6克功能主治治瘟疫下后,余邪作痞,心胸饱胀,脉实而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补肾地黄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补肾地黄汤药方名称补肾地黄汤处方熟地麦冬知母黄柏泽泻山药远志茯神丹皮 枣仁 元参桑螵蛸山萸肉竹叶龟版功能主治主妇人阴虚经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万氏女科

  • 和中解托汤

    药方名称和中解托汤处方柴胡1钱,干葛1钱,山楂1钱,泽泻1钱,陈皮8分,甘草3分,生姜、大枣。功能主治外感之症,手足厥冷,恶寒淅沥,肢节酸疼,有似阳微者;口渴欲饮,舌上微苔,有似阴弱者。用法用量方中生

  • 七正散

    药方名称七正散处方车前子 赤茯苓山栀仁 生甘草梢木通萹蓄龙胆草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疮,小便秘涩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方考》卷六

  • 催生开骨丹

    药方名称催生开骨丹处方5月5日午时择透明朱砂、透明滴乳各等分。制法先将朱砂飞过,为粗末,次将乳香入铜铫内溶化,与朱砂末和匀,乘热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临产催生。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产痛至不可忍时,

  • 澈青膏

    药方名称澈青膏处方蔓荆子1钱,细辛1钱,薄荷叶3钱,川芎3钱,生甘草5钱,炙甘草5钱,藁本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头痛风眩。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澈青散”。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