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颗粒

药方名称板蓝根颗粒

来源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性状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糖型)。

炮制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无糖型),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10g(含糖型),或一次3~6g(无糖型),一日3~4次。

规格含糖型:每袋装(1)5g(2)10g无糖型:每袋装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六味桂枝汤

    药方名称六味桂枝汤处方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1两,石膏1两,干姜(炮)1两,白术(生用)1两,苍术(米泔浸,麸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

  • 凉胃汤

    《喉科紫珍集》卷下:凉胃汤药方名称凉胃汤处方川黄连8分,甘草8分,藿香1钱,丹皮1钱,桔梗7分,升麻7分,连翘1钱,生地黄8分,石膏2匙,黑山栀1钱,白芍药7分,条芩1钱。功能主治阳明火热上攻,牙龈肿

  • 二陈栀连胆星汤

    药方名称二陈栀连胆星汤处方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功能主治痰火上冲头痛。用法用量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药,先去外邪。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参砂膏

    《直指小儿》卷一:参砂膏药方名称参砂膏处方朱砂、人参、南星(炮)、茯神、远志肉(姜汁浸,焙)、天麻、白附子、僵蚕(炒)各等分,硼砂半倍,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炼蜜为膏,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功能主治通

  • 淡竹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淡竹叶汤药方名称淡竹叶汤处方淡竹叶麦门冬(去心,焙)小麦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制法上六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

  • 黄耆人参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四:黄耆人参汤药方名称黄耆人参汤处方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生地5钱,熟地5钱,麦冬2钱(去心),五味1钱半,天冬3钱(去心),黄柏1钱半(盐水炒),炙草1钱半。功能主治气虚阴

  • 黄真君妙贴散

    药方名称黄真君妙贴散处方硫黄(好者)不计多少。制法上用荞麦面为窝子,包黄在内,于热火中两边煅令黄黑,取去,入乳香半两,细研。功能主治痈疽。用法用量用井花水调,以熟绢剪如所肿样贴之,留窍,1日2次。摘录

  • 浮麦汤

    药方名称浮麦汤别名浮麦散处方浮麦不拘多少。制法炒香。功能主治小儿痘,自汗。用法用量浮麦散(《准绳·幼科》卷五)。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九

  • 救生菖阳汤

    药方名称救生菖阳汤处方石菖蒲半两,天麻半两,生乌蛇肉半两,全蝎半两,白僵蚕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羌活半两,人参半两,白附子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中风昏迷。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加

  • 归地滋阴汤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五:归地滋阴汤药方名称归地滋阴汤处方当归9-15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4.5克,川芎3克,干姜(炒透)1.8克-2.1克,炙甘草3克,荆芥穗1.8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