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救急稀涎散

救急稀涎散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救急稀涎散

药方名称救急稀涎散

处方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白矾30克(通莹透明)

制法上二味,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

功能主治开关催吐。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语,但不遗屎,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重者2克,温水调灌下。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大攻,过则伤人。

注意中风脱证忌用。

备注方中皂荚开窍祛痰,白矾催吐开闭。二者相合,有开关催吐之功。对中风闭证,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对证施治。

摘录《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救急稀涎散

药方名称救急稀涎散

别名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饮、吐痰散

处方猪牙皂角4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1两(光明通莹者)。

制法上为细末,再研为散。

功能主治开关涌吐。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口眼?斜,脉滑实者;亦治风痫,喉痹。

用法用量急救稀涎散(《附广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本事》卷一)、稀涎饮(《岭南卫生方》卷中)、吐痰散(《点点经》卷二)。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经》曰:病发于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痰涎。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故以为君;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故以为使,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

2.《方剂学》:本方偏于化痰开窍,而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对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机,妨碍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后续进他药,随证调治。

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猜你喜欢

  • 鸡舌香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鸡舌香汤药方名称鸡舌香汤处方鸡舌香3分,秦艽(去苗土)3分,胡黄连半两,丁香半两,芎?半两,柴胡(去苗)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黄疸。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

  • 和解导水汤

    药方名称和解导水汤处方焦术、茯苓、泽泻、陈皮、腹皮、桑皮、麦冬、紫苏、槟榔、砂仁、木瓜、木香。功能主治风湿两伤,通身水肿轻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 紫根牡蛎汤

    药方名称紫根牡蛎汤处方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泻火。主血热炽盛,火毒伤阴。(

  • 秘精丸

    《百一选方》卷十五:秘精丸药方名称秘精丸别名秘元丹(《御院药方》卷六)。处方灵砂(水飞)龙骨(火煅,飞)各30克 缩砂仁诃子(最小者,热灰略炮,取出,捶取肉)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糯米糊为丸,如绿豆

  • 蟾蜍膏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蟾蜍膏药方名称蟾蜍膏处方蟾蜍1个(去头用),石硫黄(别研)半两,乳香(别研)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露蜂房1个(烧灰用)。制法上为末,用清油1两,调药末,入瓷碗盛,于铫

  • 硇砂丸

    药方名称硇砂丸处方木香沉香巴豆肉(全者)各30克青皮60克(不去皮)铜青15克(研)硇砂7.5克(研)制法上二香、青皮三味细锉,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为度,去巴豆为末,入铜青、硇砂二味研匀,蒸饼和丸,如梧

  • 葱涎丸

    《普济方》卷四十六:葱涎丸药方名称葱涎丸处方芒消1两,生明硫黄1两。制法上为细末,葱涎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首风。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葱茶调下。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普济方》卷三五四:葱涎丸药方

  • 和脾化积汤

    药方名称和脾化积汤处方山楂、枳实、蓬术、厚朴、白芍、甘草、陈皮。功能主治小儿诸积。用法用量乳积,加砂仁、香附;气积,加木香、苏梗;惊积,加茯神、远志;虚积,加白术、茯苓;实积,加槟榔、牵牛;表有热,加

  • 截疟闻香袋

    药方名称截疟闻香袋处方常山、草果、川乌、陈皮、甘草。制法上共研为末,将药装入绢袋之中。时时闻于鼻间,其疟自止。再将胡椒、雄黄各1钱,研末,将饭研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将1

  • 果霜子方

    药方名称果霜子方处方胡桃7个(炒)。功能主治初发便毒。用法用量上为末。酒送下。摘录《名家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