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拔疔膏

拔疔膏

《青囊秘传》:拔疔膏

药方名称拔疔膏

处方银朱荔枝肉、蜗牛、鲜虾肉。

制法同捣为膏。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贴之。

摘录《青囊秘传》

《经目屡验良方》:拔疔膏

药方名称拔疔膏

处方菊花1钱5分,山慈姑1钱5分,升麻(瓦炙)1钱5分,血竭1钱5分,天花粉1钱,七叶1枝花,紫花地丁3钱,木耳3钱,皂角刺(各瓦炙)3钱,朱砂(水飞,净)3钱,川贝母(去心)3钱,知母(瓦炙,或用黄酒煮透,焙干亦可)3钱,蟾酥3钱(酒化,不见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两(去壳衣,捣烂用)。

制法上药除麝香蟾酥血竭蓖麻子肉、朱砂、生甘草6味,余概用瓦炙存性,同前药为极细末,同蓖麻肉捣烂成膏。如干,加山东胭脂,如无,麻油亦可。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用时先将银针刺破疔根,入此膏少许,掩以膏药1对。周时疔自拔出矣。

摘录《经目屡验良方》

《梅氏验方新编》七集:拔疔膏

药方名称拔疔膏

处方去油乳香2钱,去油没药2钱,血竭2钱,人言2钱,儿茶2钱,飞净青黛2钱,蟾酥2钱,象皮(焙燥)2钱,麝香6分,冰片4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枣肉以石锤打极匀为丸,如芡实大,飞净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红丝、蛇头疔,及诸疽毒。

用法用量用1丸,加蜜少许调匀,涂于疔顶,以膏盖之,1宿即消;如毒甚,明日再涂1次。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七集

猜你喜欢

  • 大黄酊

    药方名称大黄酊处方大黄粉200g。制法上药用60%乙醇适量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

  • 白鲜皮汤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白鲜皮汤药方名称白鲜皮汤处方白鲜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白芷1两半,桑根白皮(切)2两,石膏(碎)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

  • 茅根饮子

    《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茅根饮子药方名称茅根饮子处方茅根1升,茯苓3两,人参2两,干地黄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胞络中虚热,时小便如血色。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5-6服,1

  • 金水汤

    药方名称金水汤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1两,天门冬3钱,地骨皮3钱,丹皮3钱,沙参5钱。功能主治全不生水,肾阴涸竭,咽喉干燥,久而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

  • 花草膏

    药方名称花草膏处方羯羊胆1枚(饭上蒸熟)。制法上药以冬蜜研和,入朱砂末少许,频研成膏。功能主治患眼肿痛涩痒,昏泪羞明。火眼烂弦,风眼痛痒羞明,及眼胞皮肉有似胶凝,肿如桃李,时出热泪。用法用量食后、临卧

  • 龙虎二汁饮

    药方名称龙虎二汁饮处方青橄榄肉、生萝卜、白萝卜各等分。制法二味取自然汁。功能主治疫喉乍起,已破未破者。用法用量隔水顿温,频饮,或漱喉亦可。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 虎胫骨汤

    药方名称虎胫骨汤处方虎胫骨(涂酥,炙)1两半,当归(焙)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桔梗(炒)1两半,赤石脂2两半,酸枣仁(微炒)2两半,白芷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白术半两,地榆半两,木香半

  • 浙贝蛋

    药方名称浙贝蛋处方浙贝母2~3克 鸡蛋1个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功能主治止咳平喘。

  • 花鸠丸

    药方名称花鸠丸处方花鸠1只(去毛肠嘴足,炙熟),羊肝1具(切,炒),细辛(去苗叶)5两,防风(去叉)5两,桂(去粗皮)5两,黄连(去须)5两,牡蛎(熬)5两,甘菊花5两,蒺藜子(炒去角)5两,白茯苓(

  • 地黄益母汤

    药方名称地黄益母汤处方生地黄汁半碗,益母草汁半碗。功能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赤白带下。用法用量上药各取半盏,同煎至7分,每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