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川椒丸

川椒丸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30克(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热为度)肉豆蔻(面裹煨)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主夏月感受寒湿,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粒,不拘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

《三因》卷十一: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黄连(炒)、乌梅肉、当归、川椒(炒出汗)、桂心、干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虚,泄泻无度。胃寒。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以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一

《圣惠》卷四十六: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桑根白皮1两(锉),芫花根皮1两(去土),款冬花1两,紫菀1两(去苗土),代赭1两(细研),细辛1两,伏龙肝1两。

制法上为末,同煮熟精羊肉研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年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三: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气满,引心背彻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醋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四十二: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1两(去芦头),款冬花3分,赤茯苓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细辛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咳逆,胸满多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四十一: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5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苣蕂1升,瓦松半斤,茜根2斤(锉),熟干地黄3升(斤),覆盆子1斤,牛膝1斤(去苗),菟丝子5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令发黑。主血脑虚,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圣惠》卷五十: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食茱萸半两,细辛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远志半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三: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艾叶2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白石脂1两,芎?1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1两(研入),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胁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3分,黄耆3分,干姜(炮,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石斛(去根,锉)1两,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净,慢火炒)1两,肉豆蔻半两。

制法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儿夏伤湿,冷入肠胃,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量加。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圣惠》卷五十六: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麝香2分(细研),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紫菀半两(去苗土),干姜1分(炮裂,锉),赤茯苓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珍珠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野葛1分,川乌头1两(炮,去皮脐),桂心3分,雄黄1分(细研),蜈蚣1枚(微炙,去足),鬼臼1分(去须),巴豆3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及巴豆,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诸尸,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枯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忤,口噤不开,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圣惠》卷四十八: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桔梗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忽心腹气逆不得息,痛引背膂,或脐下坚痛,遇冷即极,小腹虚满引膀胱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三十: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桂心3分,牛膝1两半(去苗)续断1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蛇床子1两,远志3分(去心),防风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膝冷阴萎,四肢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仙拈集》卷二:川椒丸

药方名称川椒丸

处方川椒(焙干)。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既取劳虫,亦养脾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3-4丸;亦可作末服,每服1-2钱,米饮送下。服后必麻痹少顷,乃其验也。

摘录《仙拈集》卷二

猜你喜欢

  • 黄连清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黄连清心汤药方名称黄连清心汤处方黄连半两加【凉膈散】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功能主治火证通治。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

  • 复方皂矾丸

    药方名称复方皂矾丸处方皂矾、西洋参、海马、肉桂、大枣(去核)、核桃仁性状为棕黑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气特异,味甜、微苦、微涩。炮制上六味,海马、大枣于75~80℃烘干,粉碎成细粉;核桃仁捣碎,与其余西洋

  • 银蒲消毒饮

    刘寿平方:银蒲消毒饮药方名称银蒲消毒饮处方双花15-30克,蒲公英30-45克,金钱草30-45,丹参15-25克,香附6-1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行气活血。主湿热下注,邪毒内蕴,气血瘀滞

  • 理中化痰丸

    《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药方名称理中化痰丸处方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

  • 玉屑无忧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屑无忧散药方名称玉屑无忧散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一两;寒水石(研

  • 榼藤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榼藤散药方名称榼藤散处方榼藤子3个(生油涂,炙熟,取肉),续断1两,鸡冠花(炒)1两,乌贼鱼骨(去甲,炙)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诸痔瘘,脓血不绝,羸瘦。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

  • 檀香丸

    药方名称檀香丸处方檀香(一钱)杏仁(去皮.二钱半)乌梅肉(二两)紫苏叶(一两)茴香(三钱半)百药煎(二钱半)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解暑毒。用法用量非时含化。摘录明·方贤着

  • 推车客散

    药方名称推车客散处方酸枣仁(炒)远志肉苍术(盐、醋、米泔、童便四制)穿山甲(炙)侧柏叶(白矾水煮)枳壳(醋煮)地骨皮各30克槐角子(炒)贯众(酒拌,九蒸九晒)陈棕炭各90克 猬皮(煅存性)30克 白花

  • 接骨丹

    《洁古家珍》:接骨丹药方名称接骨丹处方苏木7.5克(极细末)定粉3克 南硼砂(另研)半两钱(烧红,醋淬为末)各7.5克制法上四味,为末,和匀,作一服。功能主治治打仆,伤损皮骨。用法用量煎当归酒调下。三

  • 海金散

    药方名称海金散处方黄烂浮石。制法于草阴地为末。功能主治血淋、沙淋,小便涩痛;亦治小肠气,茎缩囊肿。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甘草煎汤调下。小肠气,茎缩囊肿,用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摘录《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