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滞汤

导滞汤

《会约》卷十四: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处方香附(酒炒)2钱,玄胡(炒)1钱5分,归尾2-3钱,木香4分,泽泻1钱半,红花(炒黄)1钱,淮牛膝(酒炒)1钱5分,桃仁(去皮)1钱5分,苏木1-2钱。

功能主治妇人经期,血因气滞而停,瘀积作痛,拒按属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服。

火盛内热,血燥切痛者,加炒栀子2钱;微热者,加白芍1钱半;瘀极而大便燥结者,加大黄2-3钱,不应,加芒消、蓬术;寒凝作痛,加肉桂1-2钱,或吴茱萸1钱。

注意以上诸证,必实见其有滞无虚,方可用之;若或兼虚,勿行g伐,以伤脾肾;血通瘀下,停药,勿得过服。

摘录《会约》卷十四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处方四物加蒲黄(生)、甘草梢、泽兰叶、姜皮牛膝红花瞿麦陈皮

功能主治祛瘀利水。主妇人产后污血阻滞,溺窍不通,以致淋沥。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玉案》卷三: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处方黄芩(酒炒)3钱,黄连(酒炒)3钱,木香3钱,当归1钱5分,赤芍1钱5分,槟榔1钱5分,山楂1钱5分,大黄3钱。

功能主治初痢脓血,赤白混杂,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热服。

摘录《玉案》卷三

医方集解》: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别名导气汤

处方芍药汤去桂、甘草,加枳壳

功能主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而兼渴者。

摘录医方集解

《幼科直言》卷五:导滞汤

药方名称导滞汤

处方大黄厚朴槟榔陈皮甘草青皮、归尾、白芍(酒炒)。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有外证初愈,而积滞未行,元气未亏,大便不通,或燥结,唇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牛黄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猜你喜欢

  • 涤痔散

    药方名称涤痔散处方白矾末半两。功能主治脉痔,下部如虫啮,痒痛出血。用法用量上1味,取小便3升,入矾末,乘热洗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 参归芍药汤

    《四圣悬枢》卷三:参归芍药汤药方名称参归芍药汤处方人参1钱,甘草2钱,当归3钱,芍药(醋炒)2钱。功能主治小儿痘疮根散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回春》卷三:参归芍药汤药方名称

  • 经进地仙丹

    药方名称经进地仙丹处方人参一两半,附子(炮)、川椒(去目.少炒.出汗)、苁蓉(酒浸.焙),各四两。川乌(炮)、茯苓(白)、甘草、白术,各一两。菟丝子(酒浸)、覆盆子、天南星(汤洗.姜汁制焙)、防风(去

  • 二胜丸

    药方名称二胜丸别名香豉丸处方盐豉、紫蒜(去皮)各等分。制法上同杵为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泄痢虚损,不问久新者。用法用量香豉丸(《儒门事亲》卷十五)。摘录《宣明论》卷十

  • 桔干汤

    药方名称桔干汤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桔梗、牛蒡、射干、玄参、山豆根、竹叶、甘草。功能主治痰热客肺,喘急上气,致失音者。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 草还丹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草还丹药方名称草还丹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肉苁蓉(酒浸一宿,细切,焙)各等分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

  • 还神至圣汤

    药方名称还神至圣汤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茯神5钱,生枣仁5钱,广木香3钱,天南星3钱,荆芥3钱,甘草1钱,良姜1钱,附子1钱,枳壳1钱,菖蒲5分。功能主治呆病。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

  • 保孺丸

    药方名称保孺丸处方鳖甲1枚(醋煮,锉),柴胡(去土净称,锉细)2两,青橘皮(去白称)2两,使君子(去壳)1两,杏仁6两(汤浸,去皮尖,生用)。制法上一处拌匀,用猪肚1枚,去脂膜,入前项药在猪肚内,以针

  • 仙传化瘙锭

    药方名称仙传化瘙锭处方枯矾9克 川连1.5克雄黄3克 川柏3克 山栀3克蛇床子9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合作8丸。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湿热引起的妇女时行下瘙之症。用法用量

  • 化瘀止血方

    药方名称化瘀止血方处方丹参、三七、当归、川芎、香附、党参、益母草。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兼以益气。主血瘀崩漏。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