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甘桔汤

加味甘桔汤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2.4克甘草3.0克牛蒡射干各1.8克防风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医学心悟》卷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5克桔梗川贝母百部白前橘红茯苓旋复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表寒束其内热,致发哮证,呀呷不已,喘息有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医学心悟》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9克(炙)桔梗荆芥牛蒡子(炒)贝母各4.5克薄荷0.9克

功能主治治缠喉风,咽喉肿痛胀塞,红丝绕缠,口吐涎沫,食物难入,甚则肿达于外;走马喉风,喉舌之间,暴发暴肿,转肿转大;缠舌喉风,舌硬,根两旁烂;悬痈,生于上腭,形如紫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内热甚,或饮食到口即吐,加黄连3克;若口渴,唇焦舌燥,便闭溺赤,更加黄柏黄芩、山栀、黄连;若有肿处,加金银花15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5克 苦桔梗嫩苏梗紫菀白前橘红香附旋复花各4.5克

功能主治润燥化痰,宣肺利咽。治燥痰粘结喉头,咳逆无痰,喉间如食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医林绳墨大全》卷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诃子木通

功能主治风寒失音。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地汁少许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外科真诠》卷上: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生地1钱,元参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牛子1钱,丹皮1钱5分,防风1钱,连翘1钱,山甲2片,银花1钱,公英3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结喉痈,生于项前结喉之上,肿甚则堵塞咽喉,汤水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外敷洪宝膏,溃后用乌云散盖膏。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辨证录》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川芎3钱,天花粉3钱,麦冬3钱,甘草1钱,黄芩1钱。

功能主治春温。春月伤风,头痛鼻塞,身亦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会约》卷七: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钱半,桔梗1钱半,元参1钱,赤药1钱,生地1钱,防风1钱,荆芥7分,薄荷7分,山豆根1钱,连翘1钱,黄芩1钱,北细辛3分,羌活6分,独活7分,白芷8分。

功能主治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肝胆火,加白芍栀子、胆草;胃火,加石膏3钱;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消;毒甚而烂者,加牛蒡子,金银花

摘录《会约》卷七

《痘麻绀珠》: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1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痘疹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

用法用量猪肤皮,水煎服。

摘录《痘麻绀珠》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射干牛蒡子(炒)、元参、连翘(去心)、麦门冬(去心)、栀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疹热毒壅遏肺窍,痘未灌浆而音已先哑者;或痘毒不能发越于外,火热壅塞膈间,上冲咽喉肿痛,甚而不能呼吸,饮食难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片玉痘疹》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甘草牛蒡子(炒,研)、射干荆芥升麻

功能主治痘疮咽喉肿痛。

摘录《片玉痘疹》卷五

《金鉴》卷五十八: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

功能主治痘疹呛水。火盛热毒壅于会厌,咽门肿痛,水不易入,溢于气喉,气喷作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生地15g,元参15g,桔梗9g,枳壳9g,银花31g,连翘31g,丹皮9g,蒲公英31g。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洞天奥旨》卷九: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甘菊2钱,青黛2钱,茯苓3钱,白附子8分,天花粉2钱,白芷5分。

功能主治肺风,渣鼻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九

《麻症集成》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豆根、力子、麦冬、蒌仁、桔梗、元参、连翘荆芥

功能主治麻症咽喉肿痛不食。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会约》卷二十: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连翘1钱,甘草1钱,桔梗1钱,射干1钱,牛蒡子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毒喉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苦参3钱,僵蚕2钱为末吹之。

摘录《会约》卷二十

医学集成》卷二: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荆芥、贝母、大力、薄荷细辛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乳蛾,喉生大白泡。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人指甲煅、研,吹上即破。

热甚,加芩、连;肿甚,加银花。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济阳纲目》卷一○六: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薄荷1钱,黄芩1钱,元参1钱。

功能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上锉。水煎,食后频频噙咽。

咳逆,加陈皮;咳嗽,加知母、贝母;发渴,加五味子;唾脓血,加紫苑;肺痿,加阿胶;面目肿,加茯苓;呕,加半夏生姜;少气,加人参麦门冬;肤痛,加黄耆;目赤,加栀子黄连;咽痛,加鼠粘子、竹茹;声哑,加半夏桂枝;疫毒,头痛肿,加鼠粘子、大黄芒消;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加枳实;不得卧,加栀子;发斑,加荆芥防风;酒毒,加干葛、陈皮之类。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六

《万氏女科》卷三: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款冬、贝母、前胡枳壳、白茯、五味、麦冬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肺宽中。主产后咳久不止,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5片,水煎,食后温服。

注意如产后吃盐太早者难治。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医方简义》卷四: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1钱,白及片1钱,橘红1钱,甜葶苈(炒)1钱,甘草节1钱5分,川贝母1钱5分,米仁5钱,银花5钱(加丝瓜筋2、3钱亦佳)。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吐脓血,胸中及右胁疼痛,不能右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肺痈初起,加荆芥防风各1钱;如溃后者,加人参、绵黄耆各1钱。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梅肉、使君子肉。

功能主治小儿肺胃湿热,鼻内出虫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兼服抱龙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保命歌括》卷六:加味甘桔汤

药方名称加味甘桔汤

处方桔梗1钱,甘草1钱,升麻1钱,连翘1钱,防风1钱,牛蒡子1钱,黄芩(酒炒)1钱。

功能主治大毒流行,咽痛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加薄荷3叶,煎8分,食后细细呷之。

摘录《保命歌括》卷六

猜你喜欢

  • 羊肉补真丸

    药方名称羊肉补真丸处方精羊肉(熏干者)300克当归白术神曲各60克丁香茴香肉果砂仁干姜桂各30克糯米(炒黄)250克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羊肉末拌匀,蒸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荣卫气涩,精神昏困,肌

  • 急救痧气丸

    药方名称急救痧气丸别名截痧丹处方真茅山苍术(米泔水浸3日,炒,研末)1两2钱,真干蟾酥1两2钱,腰面雄黄(另研细)1两2钱,丁香(另研细)1两2钱,枯骨广木香(微烘,勿炒,另研细)1两2钱,飞滑石(另

  • 赤豆薏苡仁汤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赤豆薏苡仁汤药方名称赤豆薏苡仁汤处方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清化湿热,解毒排脓。主胃痈、大小肠痈,脓已成,脉洪数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摘

  • 六味地黄汤加减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生地12克,萸肉6克,山药6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9克,竹叶9克。功能主治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主肾水衰惫,虚火上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岳美中方

  • 黄连八味散

    药方名称黄连八味散处方黄连1斤,黄芩1斤,干姜1斤,蜀升麻1斤,知母1斤,干地黄1斤,栀子仁半斤,大青半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热病急黄贼风,服干葛散后,虽觉热气少退,热未能顿除者。用法用量每于食后饮

  • 玄麦甘桔颗粒

    药方名称玄麦甘桔颗粒处方玄参400g麦冬400g甘草400g桔梗400g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炮制以上四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

  • 钓虫神功夺命散

    药方名称钓虫神功夺命散处方石燕1个(火煅,醋淬7次),母丁香1钱半,酒蜡半两,鳖甲1个,水磨硫黄2钱。制法上为细末,蜡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传尸痨。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钓虫神功夺命丸”。

  • 净容散

    药方名称净容散处方川山甲(炒)10片,生姜4两,野大黄4两(捣汁),川椒(去目)5钱。制法上为末,和一处,用生绢包。功能主治满面紫块如钱大者。用法用量擦患处;如干,醋湿之。擦3-4次,其效如神。摘录《

  • 补肾地黄丸

    《活幼心书》卷下:补肾地黄丸药方名称补肾地黄丸处方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各15克鹿茸(蜜或酒涂,炒)川牛膝(酒洗,焙)各12克 牡丹根皮(净洗)白茯

  • 紫草消毒饮

    药方名称紫草消毒饮处方紫草连翘鼠粘子各3克荆芥2.1克甘草山豆根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痘疹,血热咽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时时温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