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大承气汤

加味大承气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大承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6钱,厚朴4钱,枳实4钱,芒消4钱,黄芩4钱,滑石3钱,栀子3钱,黄柏3钱。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传里,觉内热过盛,中宫痞塞不通,其外形并不恶寒,惟见目赤舌苔,脉洪盛有力,素无中寒,身体强壮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大黄为君,芒消为佐,积、朴又佐之,能行气分,惟大黄可多加,芒消自宜少用,加滑石清六腑之热,黄芩清血中之热,栀子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使其上中下积滞之热,皆随大黄推荡而去。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医统》卷七十九:加味大承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2钱,枳壳2钱,芒消1钱,甘草1钱,陈皮1钱,红花1钱,当归1钱,苏木1钱,木通1钱,厚朴5分。

功能主治通下瘀血。主伤重在内,瘀血不散,腹胀,二便不通,心腹闷乱欲死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2服。每服水盏半,煎5-7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服此药俟大小便通,方服损药。小儿孕妇勿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九

猜你喜欢

  • 丁香末

    药方名称丁香末处方丁香末、肉桂末等量。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敷贴鸡眼100例,一次贴敷治愈的占63%,2~3次贴敷治愈的占37%。用法用量温水调成稠膏敷贴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摘录《外治方》

  • 柴胡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散药方名称柴胡散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半两。炮制上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 除湿健脾汤

    药方名称除湿健脾汤处方白术(去芦,炒)1钱5分,苍术(术泔浸,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白芍(醋炒)1钱,当归8分,厚朴(去皮,姜炒)6分,陈皮8分,猪苓7分,泽泻7分,柴胡5分,升麻5分,防风(

  • 濡咽煎

    药方名称濡咽煎处方甘草3两,酥1升,蜜1升。制法上药纳蜜中,煎如薄膏。功能主治渴,口舌燥涩。用法用量含咽之。摘录《鸡峰》卷十九

  • 甘露解毒汤

    《痘疹全书》卷下:甘露解毒汤药方名称甘露解毒汤处方猪苓、泽泻、麦冬、地骨、木通、黄芩、甘草、官桂、连翘。功能主治痘疹因夏月衣被太厚,热气熏蒸不能靥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全书》卷下《种痘新书》卷

  • 沉香附子汤

    药方名称沉香附子汤别名沉附汤、二味沉附汤处方沉香1块,附子1只(9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寒凝气滞,水湿停留,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沉附汤(《朱氏集

  • 硫矾丸

    药方名称硫矾丸处方硫黄4两,明矾4两(2味同入罐中,用豆腐浆煮1日夜,去腐渣,再慢火熬至干燥,连罐埋地下3尺,3日后取出,成紫金色,下层有泥渣不用),茯苓3两,山药3两(2味同煮,晒干,露1宿),当归

  • 建中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建中丸药方名称建中丸处方白术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60克木香诃黎勒(去核)肉豆蔻(去皮)芎藭各30克制法上药六味,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

  • 解肌丸

    药方名称解肌丸处方防风1分,地骨皮1分。制法上烧沙糖为丸。功能主治外搏风邪,内挟痰饮,热在上焦,寒热往来,烦渴颊赤,心忪减食,咳嗽有血。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煎紫苏汤送下。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王

  • 加味理中地黄汤

    《福幼编》:加味理中地黄汤药方名称加味理中地黄汤处方熟地15克当归6克 萸肉3克 枸杞6克白术9克炮姜3克党参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炒,研)肉桂3克 故纸6克 炙耆6克生姜3片 红枣3枚 核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