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京三棱散

京三棱散

《圣惠》卷四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炮,锉),桂心3分,丁香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蓬莪术3分,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气,脾胃虚弱,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九: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3两(微煨,锉),益智子1两(去皮),吴白术1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痃癖气,每发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京三棱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七十九: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微煨,锉),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半两,牡丹半两,牛膝3分(去苗),赤芍药半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生干地黄1两,刘寄奴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积血不散,结聚为块,或时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八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别名三棱

处方三棱半两(微煨,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散,令儿日渐羸瘦,面色萎黄,春夏多发,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棱散(《普济方》卷三九二)。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八: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分(微煨,锉),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1分,神曲1分(微炒),诃黎勒皮1分,蓬莪术1分,麦糵1分(炒令微黄),青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黑三棱半两(锉),厚朴1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痃气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为末)10两,陈曲(微炒)1两,大麦糵(微炒)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白槟榔(锉)1两,干姜(炮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

制法上为散,拌匀。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除积聚气。主三焦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2两,蓬莪术(煨,锉)2两,益智(去皮,炒)半两,缩砂仁半两,槟榔(锉)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姜黄半两,丁香1分,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肠鸣醋心,呕吐冷痰,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半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锉)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癖气在胁下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盐半字,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煨,锉)1分,鳖甲(醋炙,去裙襕)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陈曲(炒)1分,大腹子(锉)1分,诃黎勒皮(半生半熟)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麦糵(炒)1分,蓬莪术(煨,锉)1分,青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症瘕,食癖。小儿痃气,急痛。

用法用量6-7岁儿每服半钱匕,空腹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莪术1两(炒),益智子(去壳)半两,甘草(炙)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橘红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白浊。

用法用量白汤点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八引《汤氏宝书》

《圣惠》卷五:京三棱散

药方名称京三棱散

处方三棱1两(炮,锉),白术1两,桂心半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芎?2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2分,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或胁下气聚不散,面色萎黄,手足常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2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猜你喜欢

  • 和血通经丸

    《卫生宝鉴》卷十八:和血通经丸药方名称和血通经丸处方芍药30克木香当归肉桂干漆(炒烟尽)五灵脂大黄各15克水蛭(炒)7.5克 广茂15克虻虫30个(去头、足,麸炒)桃仁27个(汤浸,去皮、尖)制法上药

  • 栝楼根汤

    《症因脉治》卷二:栝楼根汤药方名称栝楼根汤处方天花粉麦冬知母石膏甘草功能主治治燥火喘逆,口渴身热,二便赤涩,面赤唇焦,吐痰难出,脉数大,或见滑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方出《圣惠》卷三

  • 和中健脾丸

    《医方集解》:和中健脾丸药方名称和中健脾丸处方健脾丸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制法神曲糊为丸。功能主治胃虚饥不欲食。用法用量米饮送下。摘录《医方集解》《墨宝斋集验方》卷上:和

  • 星附膏

    药方名称星附膏处方天南星附子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项软。用法用量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敷项间,干则润之。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 连须葱白香豉汤

    药方名称连须葱白香豉汤别名葱白香鼓汤处方连须葱白7茎,香豉1合(勿炒),生姜1两(切)。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如破。用法用量葱白香鼓汤(《温热暑疫》卷二)。不汗,加苏叶。摘录《伤寒绪论》卷下

  • 参耆完胞汤

    药方名称参耆完胞汤处方人参、白术、绵耆、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白及、猪胞1个。功能主治益气生肌,和血固脬。主胞脬受伤,淋漓不止。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舒筋保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舒筋保安散药方名称舒筋保安散处方木瓜(五两)。萆薢、五灵脂、牛膝(酒浸)、续断、白僵蚕(炒)、松节、白芍药、乌药(去木)、天麻、威灵仙、黄蓍、当归、防风、虎骨(酒炙),各一两。

  • 参术莲子饮

    药方名称参术莲子饮别名参苓莲子饮处方人参2钱,焦术2钱,茯苓1钱,当归1钱5分,炒芍8分,炙甘草5分,陈皮3分,升麻3分,山药1钱,莲子10粒,姜1片。功能主治产后泄泻,久泻不止或脾泄者。用法用量参苓

  • 白茯苓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白茯苓丸药方名称白茯苓丸处方白茯苓30克覆盆子30克黄连30克(去须)人参30克(去芦头)栝楼根30克 熟干地黄30克 鸡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锉)玄参30克石斛22克

  • 冬青汁

    药方名称冬青汁处方过冬青(即荔枝草,正名天明精)5-6枚。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粥饮调下。摘录方出《广笔记》卷三,名见《仙拈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