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黑塔子根

黑塔子根

《中药大辞典》:黑塔子根

药材名称黑塔子根

拼音Hēi Tǎ Zǐ Gēn

别名柿根(《分类草药性》)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9~11月采挖,晒干。

原形态福州柿,又名:黑塔子、黑丁香、野油柿。

灌木,高1~2米。枝直立而有棘刺,叶互生,形小,革质,椭圆形、阔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形或钝而渐尖,全缘,基部圆形,叶两面灰绿色,上面平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叶柄长约2毫米。雌雄异株,花腋生;雄花稍小,为聚伞花序,雄蕊16,2轮排列,花丝分离,花药披针形,子房退化;雌花多为单生,花萼4深裂,阔卵形,先端尖,两面生柔毛,宿存,萼片于花后增大;花冠钟形,4浅裂。浆果球形,被短柔毛,直径1.5~3.5厘米。种子长椭圆形,扁平,种皮骨质。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边、土坎阴湿地。分布四川、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根长30~40厘米,粗1~2厘米,数股分枝,有细须根,表面褐黑色,细腻,皮薄,内心坚实,黄白色。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苦涩,性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通经,利水。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下血,经停,臌胀。

①《分类草药性》:"治气疾,丹停,臌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治吐血,痔疮。"

③《四川中药志》:"除湿,利水,消肿。治牙痛。"

④《重庆草药》:"治肠风下血,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重庆草药》:"体弱有寒者忌用。"

复方①治肠风下血:黑塔子根四两,牛奶子根二两,落地金钱二两,葛菌二两。炖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②治内外痔疮:黑塔子根、牛奶子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塔子根

药材名称黑塔子根

拼音Hēi Tǎ Zǐ Gēn

别名柿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乌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高10m左右。树冠开展,多枝,有刺;枝圆筒形,深褐色至黑褐色,散生近圆形小皮孔,小枝纤细,有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mm,有微柔毛;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1.8-3.6cm,两端钝,上面光亮,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上面稍凸起,下面突起;侧脉纤细,每边5-8条。花雌雄异株;雄花生聚伞花序上,稀单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长2-3mm,两面密生柔毛,花冠壶状,两面有毛,4裂,裂片宽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对,一长一短,花药线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单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长约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壶形,有短柔毛,管长5mm,4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丝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长柔毛,6室,花柱无毛,柱头6浅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纤细,长2-4cm。浆果球形,直径1.5-3cm,嫩时绿色,熟时黄色;种子褐色,侧扁;萼宿存,4裂,长1.2-1.8cm,先端急尖,纵脉9条,果柄纤细,长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或长条形,有的略弯曲,长30-40cm,直径1-2cm,有的数股分枝,具细须根。表面黑褐色,细腻,皮薄,内心坚硬,黄白色。气微,味略涩。

以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性味苦;涩;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热;凉血止血;行气利水。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痔血;水膨腹胀;疮疖;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重庆草药》:体弱有寒者忌用。

复方①治肠风下血: 黑塔子根四两,牛奶子很二两,落地金钱二两,葛菌二两。炖猪大肠服。 (《重庆草药》)②治内外痔疮: 黑塔子根、牛奶子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气疾,丹停,臌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治吐血,痔疮。

3.《四川中药志》:除湿,利水,消肿。治牙痛。

4.《重庆草药》:治肠风下血,肺热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柘耳

    药材名称柘耳拼音Zhè ěr别名柘黄出处《纲目》来源为寄生于柘树上的木耳。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木耳"条。功能主治治肺痈咳嗽,脓血腥臭。不问脓成未成,用柘耳一两研末,糊丸如

  • 北鹤虱

    药材名称北鹤虱拼音Běi Hè Shī英文名FRUCTUS CARPESII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 齿叶泥花草

    药材名称齿叶泥花草拼音Chǐ Yè Ní Huā Cǎo别名锯齿草、五月莲。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齿叶泥花草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0~20厘米。

  • 牌楼七

    药材名称牌楼七别名牌骨七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 Wils.,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理气,止咳,止痛。用于气滞咳嗽,胸胁疼痛。

  • 山乌珠

    药材名称山乌珠别名构铃子、紫藤子、赤兰来源桃金娘科山乌珠Syzygium grijsii Merr. et Perry,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西。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破瘀。主治

  • 土香薷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香薷药材名称土香薷拼音Tǔ Xiānɡ Rú别名山苏子、水荆芥、野香薷、香薷草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 [

  • 亚泵礴

    药材名称亚泵礴拼音Yà Bènɡ Bó别名咀签、下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越南咀签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uania leptostachya DC.var.tonkinensis P

  • 羊耳菊

    药材名称羊耳菊拼音Yánɡ ěr Jú别名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山白芷[广东、福建]、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

  • 红寒药

    药材名称红寒药来源爵床科刺粉芦莉草属植物红寒药Aporuellia scaposa C. B. Clarke,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用法用量2

  • 大叶香薷

    药材名称大叶香薷拼音Dà Yè Xiānɡ Rú别名热痱草(《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常用中草药配方》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苎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直立摹本,高20~6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