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飞扬草

飞扬草

药材名称飞扬草

拼音Fēi Yánɡ Cǎo

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来源大戟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单一或基部丛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不对称,边缘有锯齿,稀全缘,两面被毛,下面及沿脉上的毛较密;托叶膜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刚毛状撕裂早落。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朔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丛林下,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类:黄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没食子酸等。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性味微苦、微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复方1、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滴虫:飞扬草2~10两。水煎,分2~4次口服。

2、慢性气管炎:鲜飞扬草4两,桔梗3钱。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时,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60毫升,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3、湿疹:飞扬草2斤,黑面叶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万5千毫升,煎成1万5千毫升。根据湿疹部位可选择坐浴、湿敷或外涂。有感染者加穿心莲内服。

4、脚癣:飞扬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飞扬、乌桕叶、五色梅扛板归各110克。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海藻

    《中国药典》:海藻药材名称海藻拼音Hái Zǎo英文名SARGASSUM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

  • 峨三七

    药材名称峨三七拼音é Sān Qī别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形态详"竹节三七"条生境分部产四

  • 河乌

    药材名称河乌拼音Hé Wū英文名Dipper, Ouzel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河乌科动物河乌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clus cinclus (Linnaeus)采收

  • 毛柴胡

    药材名称毛柴胡拼音Máo Chái Hú别名枪刀菜、毛牛耳大黄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连菜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is hieracioide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

  • 鹿葱

    药材名称鹿葱拼音Lù Cōnɡ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

  • 莽草

    《中药大辞典》:莽草药材名称莽草拼音Mǎnɡ Cǎo别名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 小九头狮子草

    药材名称小九头狮子草拼音Xiǎo Jiǔ Tóu Shī Zi Cǎo别名绣球藤;铁线牡丹、小九股牛、回龙草、白木通、细木通来源药材基源:毛茛铁线莲,草质或半灌木状藤本,长0.5-4m。根短而粗壮,本

  • 青蛇藤

    药材名称青蛇藤拼音Qīnɡ Shé Ténɡ别名乌骚风、黑乌骚、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鸡骨头、铁夹藤来源萝藦科杠柳属植物美叶杠柳Periploca calophylla (Wig

  • 万丈深茎叶

    《中药大辞典》:万丈深茎叶药材名称万丈深茎叶拼音Wàn Zhànɡ Shēn Jīnɡ Y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万丈深的茎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橙黄玉凤花

    药材名称橙黄玉凤花拼音Chénɡ Huánɡ Yù Fènɡ Huā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别名飞花羊、鸡母虫药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