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雉子筵根

雉子筵根

《中药大辞典》:雉子筵根

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拼音Zhì Zǐ Yán Gēn

出处《中草药通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雉子筵"条。

化学成分含主要有效成分d-儿茶精。

药理作用d-儿茶精有维生素P样作用。对毛细血管能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而增强其对外伤的抵抗性;即对维持正常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豚鼠身上,d-儿茶精(腹腔注射1毫克/300克体重或口服5毫克/800克体重)较路丁等黄酮类增强毛细血管的作用更强,而且有两个作用高峰,可能不仅延缓体内肾上腺素的氧化,而且有维生素C样作用。在试管中d-儿茶精抑制组胺酸脱羧酶的作用强于常用的黄酮类,故可能有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此外,它对豚鼠离体子宫似有某些兴奋作用。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脉注射1~1.5克/公斤,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4.2克/公斤。

功能主治内服止血。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1克生药/片),日服3次,每次2~4片。据400余例报告,其中:㈠一般妇科出血353例(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单纯性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净等15种出血),有效率86.3%,显效率58.7%。㈡计划生育引起的妇科出血120例,有效率82.5%,显效率65.8%。㈢肺结核咯血14例,有效7例,显效4例。上述有效是指服药后见效慢或出血量减少小半;显效是指1~3天内出血量减少大半或停止。临床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个别患者有胃纳差、腹胀、头昏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雉子筵根

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拼音Zhì Zǐ Yán Gēn

英文名Root of Dewberryleaf Cinquefoil

出处出自《中草医通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莓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多,簇生。花茎丛生,被开展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稀4对;叶柄被开展疏毛,小叶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有稀疏开展长柔毛;小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5-7cm,宽0.4-3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或圆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两面被平铺疏柔毛,下面沿脉较密,锯齿边缘有时密被缘毛;茎生叶常有3小叶,与基生小叶相似或呈长圆形且先端有锯齿而下半部全缘,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卵形,草质,全缘,先端急尖,外被平铺疏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1-1.7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5,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肾形,直径约1mm,表面有脉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400m的地边、沟边、草地、灌丛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短圆周柱状或块状,有的略弯曲,长0.5-2cm,直径0.3-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周围着生多数须根或圆形根痕;顶端有棕色叶基及芽,叶基边缘膜质,与芽均被淡黄色毛茸。质坚硬,断面皮部较薄,黄棕色至棕色,木部导管群黄色,中心有髓。根细长,弯曲,长5-10cm,直径1-4mm,表面具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黄棕色至棕色,臭无,味涩。

以质坚实、暗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约10层细胞,外有落皮层,细胞内充满棕色物。栓内层狭窄。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宽窄不一,导管单个散在或3-4个相聚。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并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

药理作用右旋儿茶精有烟酸样作用。对毛细血管能降低其通透性,而增强其对伤的抵抗性;即对维持正常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豚鼠身上,右旋儿茶精(腹腔注射 1mg/300g体重或口服5mg/300g体重)较路丁(芸香甙)等黄酮类增强毛细血管的作用更强,而且有2个作用高峰,可能不仅延缓体内肾上腺素的氧化,而且有维生素 C样作用。在试管中右旋儿茶精抑制组胺酸脱羧酶的作用强于常用的黄酮类,故可能有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此外,它对豚鼠离体子宫似有某些兴奋作用。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注1-1.5g/kg,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LD/50为4.2g/kg。

毒性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脉注射 1-1.5g/kg,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4.2g/kg。

鉴别(1)取火柴梗数根,浸于本品的1%煎液中煮沸数分钟,取出,稍干后,滴加盐酸数滴,火柴梗被染成暗红色或紫红色。(检查缩合鞣质)(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过滤。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供点样。标准品制备成0.1%d-儿茶素的乙醇溶液,供点样。点于硅胶G板上。用乙酸乙酯展开,展距5.5cm。喷以香草醛试液(香草醛0.5g溶于浓盐酸100ml)显红色,样品在与右旋儿茶精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应有同样颜色的斑点。(检查右旋儿茶精)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主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产后出血及避孕药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3-6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 1克生药/片),日服3次,每次2-4片。据400余例报告,其中:1.一般妇科出血:353例(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单纯性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净等15种出血),有效率85.3%,显效率58.7%。

2.计划生育引起的妇科出血:120例,有效率82.5%,显效率65.8%。

3.肺结核咯血:14例,有效7例,显效4例。上述有效是指服药后见效慢或出血量减少小半;显效是指l-3天内出血量减少大半或停止。临床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个别患者有胃纳差、腹胀、头昏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刺血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血红药材名称刺血红拼音Cì Xuè Hónɡ别名花叶假杜鹃来源爵床科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

  • 秋木瓜

    药材名称秋木瓜拼音Qiū Mù Guā别名木瓜(《滇南本草图谱》),酸木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香木瓜、皱皮木瓜(《成都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10~1

  • 黄寿丹

    药材名称黄寿丹拼音Huánɡ Shòu Dān别名老来青、还少丹、野瓮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茉莉科植物黄细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rhavia diffusa L.[B.repensL.]采收

  • 小花花椒

    药材名称小花花椒拼音Xiǎo Huā Huā Jiāo别名刺三百棒、野花椒、见血飞、蛇总管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小花花椒的根皮、树皮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micran

  • 秤杆草

    《中药大辞典》:秤杆草药材名称秤杆草拼音Chènɡ Gǎn Cǎo别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白升麻、红升麻、土升麻。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山兰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原形态多年

  • 茜草

    《中国药典》:茜草药材名称茜草拼音Qiàn Cǎo英文名RADIX RUBIAE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 乌蛇皮

    《中药大辞典》:乌蛇皮药材名称乌蛇皮拼音Wū Shé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风

  • 桃耳七

    药材名称桃耳七拼音Táo ěr Qī别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出处《陕西中草药》

  • 波斯菊

    药材名称波斯菊别名痢疾草来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各地引种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湿。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外用治痈疮肿

  • 功劳叶

    药材名称功劳叶拼音Gōnɡ Láo Yè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出处本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