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野牡丹根

野牡丹根

《中药大辞典》:野牡丹根

药材名称野牡丹根

拼音Yě Mǔ Dān Gēn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秋季挖根,洗净,晒干,切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

性味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涩,性平。"

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甘酸,微温。"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止血和瘀。治消化不良,胃痛,写痢,便血,衄血,月经过多,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

②《陆川本草》:"治跌打伤积,腹泻。"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滞健胃,止血止痛。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胃痛,血栓性脉管炎,便血,衄血,血吸虫病。"

④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祛风逐湿,行瘀止痛,消炎解毒,杀虫。治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疽恶疮,腹股沟淋巴结炎,肠炎,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月经过多,红白痢疾,腹泻:野牡丹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野牡丹根二两,夏枯草五钱,酒二两炖,分二次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

取野牡丹根2~4两(干品)切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顿服或两次分服。共治72例,1剂治愈(服药1次后不再腹泻,次日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29例,3天治愈(服药后腹泻逐渐减少,3天内消化道症状消失)35例,4天治愈(服药后腹泻及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但大便至第4天才成形)4例,无效4例。治愈率94.4%。据观察,一般服药后数小时即止泻,肠鸣音减弱;多数病人次日便秘1天;腹痛于止泻后逐渐减轻。但腹胀消失及食欲恢复较慢。治程中未见不良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牡丹根

药材名称野牡丹根

拼音Yě Mǔ D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Melastoma

别名王不留、痢疾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Do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高0.5-1.5m。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

性味味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止血和瘀。主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泻痢;便血;衄血;月经不调;风湿痹痛;头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敷。

复方①治月经过多,红白痢疾,腹泻:野牡丹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野牡丹根二两,夏枯草五钱,酒二两炖,分二次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

2.《陆川本草》:治跌打伤积,腹泻。

3.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滞健胃,止血止痛。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胃痛,血栓性脉管炎,便血,衄血,血吸虫病。

4. 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祛风逐湿,行瘀止痛,消炎解毒,杀虫。治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疽恶疮,腹股沟淋巴结炎,肠炎,丝虫病。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取野牡丹根2-4两(干品)切碎,加水500ml,煎至100ml左右,顿服或两次分服。共治72例,1剂治愈(服药1次后不再腹污,次日腹痛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29例,3天治愈(服药后腹泻逐渐减少,3天内消化道症状消失)35例,4天治愈(服药后腹泻及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但大便至第4天才成形)4例,无效4 例。治愈率94.4%。据观察,一般服药后数小时即止泻,肠呜音减弱;多数病人次日便秘1天;腹痛于止泻后逐渐减轻。但腹胀消失及食欲恢复较慢。治程中来见不良副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续随子茎中白汁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茎中白汁药材名称续随子茎中白汁拼音Xù Suí Zǐ Jīnɡ Zhōnɡ Bái Zhī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茎中的白色乳汁。原

  • 龟甲胶

    药材名称龟甲胶拼音Guī Jiǎ Jiāo来源为龟甲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状为长方形或方形的扁块,深褐色。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照视时呈透明状;气微腥,味淡。炮制取漂泡后的净龟甲,分次水煎,滤

  • 牛嗓管树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

  • 《中药大辞典》:醋药材名称醋拼音Cù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化

  • 乌鱼蛋

    《中药大辞典》:乌鱼蛋药材名称乌鱼蛋拼音Wū Yú Dàn出处《药性考》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的缠卵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海螵蛸"条。性味《药性考》

  • 燕窠土

    药材名称燕窠土拼音Yàn Kē Tǔ别名胡燕窠内土(《本草拾遗》),燕窠泥(《救急方》),燕窝泥、燕子泥(《四川中药志》)。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泥巢。原形态动物形态参见&q

  • 汉中防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汉中防己药材名称汉中防己拼音Hàn Zhōnɡ Fánɡ Jǐ别名青木香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

  • 黑面叶根

    药材名称黑面叶根拼音Hēi Miàn Yè Gēn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部产广西、广东等地。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

  • 赤车使者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车使者药材名称赤车使者拼音Chì Chē Shí Zhě别名鹿角七、细水麻叶、石边采、小白沙来源为荨麻科楼梯草属植物大伞楼梯草Elatostema umbel

  • 石龙胆

    《中药大辞典》:石龙胆药材名称石龙胆拼音Shí Lónɡ Dǎn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岩龙胆(《种子植物名称》),鬼点灯、六月绿花草、绿花草(《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