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药老

药老

《全国中草药汇编》:药老

药材名称药老

拼音Yào Lǎo

别名醉针茅、药草、米米蒿

来源禾本科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化脓肿毒(未破):鲜根捣烂外敷。

腮腺炎:根研末,水调糊状,涂患处。

关节疼痛:全草适量泡酒外涂,一日数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药老

药材名称药老

拼音Yào Lǎo

别名醉针茅、药草、米米蒿,德里松-霍尔、德里斯-霍尔、阿尔善(蒙名)。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马草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须根柔韧。秆直立,光滑,少数丛生,通常3~4节,节下贴生微毛,基部具鳞芽,叶鞘稍粗涩;叶舌膜质,较硬,顶端截平或有裂齿,长约1毫米;叶片质地较硬,直立,通常卷折,上面及边缘粗糙,长10~30厘米,宽2~7毫米。圆锥花序线形,直立或先端下倾,紧密而下部可有间隔,长10~25厘米,宽10~15毫米,成熟时抽出甚长;小穗灰绿色,成熟后变褐铜色或带紫色,长5~6毫米;颖几等长,先端尖但常破裂,膜质。颖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低矮山坡草地,山前平原及沙漠地区。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吉林、青海、新疆等地。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复方①治未溃破的化脓肿毒:鲜药老根,捣烂外敷。

②治腮腺炎:药老根,研粉,水调糊状,涂患处。

③治关节疼痛:药老全草,泡洒外涂,一日数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蛇白蔹

    药材名称蛇白蔹拼音Shé Bái Liǎn别名山胡烂、见毒消。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东北蛇葡萄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Maxim.)Tr

  • 山稔叶

    药材名称山稔叶拼音Shān Rěn Yè英文名Leaf of Downy Rosemyrtle, Leaf of Rosemyrtle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拉

  • 碎米荠

    药材名称碎米荠来源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曲枝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 Wi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多鲜用。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白带;外用治疔疮。

  • 辣蓼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药材名称辣蓼草拼音Là Liǎo Cǎo出处《江苏植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

  • 满树星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树星药材名称满树星别名鼠李冬青、秤星木、天星木来源冬青科满树星Ilex aculeolata Nakai,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性味微苦、甘,凉。功能

  • 白蘑

    药材名称白蘑别名口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

  • 黑乳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乳菇药材名称黑乳菇别名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安徽。性味淡,温。功能主

  • 栗壳牛肝菌

    药材名称栗壳牛肝菌别名点柄粘盖牛肝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栗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 Kuntze.,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松林内地上,

  • 马鹿花

    药材名称马鹿花拼音Mǎ Lù Huā别名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藤状灌木,高约3米。3出复叶,小叶

  • 石花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花菜药材名称石花菜拼音Shí Huā Cài别名琼胶、洋菜来源藻类红藻门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Lamx.,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