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芙蓉菊根

芙蓉菊根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

药材名称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芙蓉菊根

药材名称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rossostephium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 Ex Cham. Et Schlt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芙蓉菊 半灌木,高10-40(-60)cm。茎直立,多分枝,枝、叶具密生的白色细绒毛而呈灰绿色。叶互生;叶片狭匙形或狭倒卵形,长2-3cm,宽5-8mm,先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渐狭,边缘无锯齿,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黄绿色,盘状,直径4-5mm,有梗,生枝端的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总状;总苞片2-3层,花冠先端2-3齿裂,中央的花两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状的鳞片。花期春季。

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湿

功能主治祛除除湿;温中止痛。主风湿痹痛;脖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鹅掌楸

    药材名称鹅掌楸拼音é Zhǎnɡ Qiū别名马挂木、双飘树来源木兰科木兰属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树皮;秋采

  • 光果南蛇藤

    药材名称光果南蛇藤拼音Guānɡ Guǒ Nán Shé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光果南蛇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punctatus Thunb.[Celastru

  • 九头妖

    药材名称九头妖拼音Jiǔ Tóu Yāo别名黄冠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黄樱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

  • 尖嘴林檎果

    药材名称尖嘴林檎果拼音Jiān Zuǐ Lín Qí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林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elliana(Hand.Mazz.)Rehd.[Pirus

  • 夏枯草露

    药材名称夏枯草露拼音Xià Kū Cǎo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水。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夏枯草"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拼音Cāo Yè Shù别名牛筋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及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

  • 鼻涕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涕果药材名称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来源水东哥科水东哥属植物锥序水东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药。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晒干或鲜用。性味苦,凉

  • 光慈姑

    《中药大辞典》:光慈姑药材名称光慈姑拼音Guānɡ Cí Gū出处《河南中药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放置干燥处保存。

  • 变异鳞毛蕨

    药材名称变异鳞毛蕨拼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植物变异

  • 细叶大戟

    《中药大辞典》:细叶大戟药材名称细叶大戟拼音Xì Yè Dà Jǐ别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6~8月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