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肉穗草

肉穗草

药材名称肉穗草

拼音Ròu Suì Cǎo

别名家阿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肉穗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bodinieri Levl. Et Van.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小草本,纤细,高5-12cm,具匍匐茎,无毛。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形或近楔形,长1.2-3cm,宽0.8-2cm,边缘具疏浅波状齿,齿间具小尖头,3-5基出脉,叶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脉微隆起,侧脉不明显,绿色或紫绿色,有时沿基出脉及侧脉呈黄白色,背面通常无毛,有时沿侧脉具极少的糙伏毛,通常呈紫红色,极稀为绿色,基出脉与侧脉隆起;叶柄长3-11mm,无毛,具狭翅。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稀5朵,基部具2枚叶状苞片,苞片通常为倒卵形,被毛,总梗长0.5-3(-4)cm,花梗长1-3mm,常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约3mm,具四棱,棱上有狭翅,先端宽而成垂直的长方形裂片,裂片背部具刺状尖头,有时边缘微羽状分裂;花瓣紫红色至红色,宽卵形,略偏斜,长3-4mm,先端急尖;雄蕊内向,花药黄色,近顶孔开裂,药隔基部伸延成短距,距上弯,长为药室的1/2左右;子房坛状,先端具膜质,冠檐具波状齿。蒴果通常白绿色,杯形,具四棱,膜质冠长出萼1倍;宿存萼与花时无异。花期5-7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450m的山谷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石缝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热毒血痢;暑湿泄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疔疮肿毒;外伤红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羊山刺

    《中药大辞典》:羊山刺药材名称羊山刺拼音Yánɡ Shān Cì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异叶花椒的枝叶或种子。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小枝粗糙,红褐色,刺极少。单叶互生;

  • 水白蜡

    《中药大辞典》:水白蜡药材名称水白蜡拼音Shuǐ Bái Là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的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小蜡树,又名:小白蜡树、小叶女贞。半常绿灌

  • 海通

    《中药大辞典》:海通药材名称海通拼音Hǎi Tōnɡ别名白灯笼、木常山(《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马鞭草种植物海通的枝叶。原形态小乔木。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单叶对生,具叶

  • 小花五味子藤

    药材名称小花五味子藤拼音Xiǎo Huā Wǔ Wèi Zǐ Ténɡ别名香石藤、大伸筋、铁骨散、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小血藤、满山香[云南]来源为木篮科北五味子属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 可爱复叶耳蕨

    药材名称可爱复叶耳蕨拼音Kě ài Fù Yè ěr Jué别名大叶鸭脚莲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可爱复叶耳蕨的根茎。原形态可爱复叶耳蕨,又名

  • 毛水苏

    药材名称毛水苏别名水苏草、野紫苏、山升麻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毛水苏Stachys baicalensis Fisch. ex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性味甘、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解

  • 麻布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药材名称麻布七拼音Má Bù Qī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 马瓞儿

    药材名称马瓞儿拼音Mǎ Dié ér别名老鼠担冬瓜(《生草药性备要》),野苦瓜、扣子草(《植物名实图考》),老鼠拉冬瓜、老鼠拉金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救荒本草》来

  • 岩春草

    药材名称岩春草拼音Yán Chūn Cǎo别名地柏枝、野柏树、铁脚洞里仙、丹雪凤尾、伤寒草、止血草、止血丹、石蜈蚣、小雉鸡尾、墙锦、万年柏、洞里仙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虎尾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

  • 大花活血丹

    药材名称大花活血丹拼音Dà Huā Huó Xuè Dān别名大筋草、透骨草来源药材基源:这唇形科植物大花活血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sinogtsnfid C.Y.Wu采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