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耳叶排草

耳叶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别名耳状珍珠菜、二郎箭

来源报春花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以根、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刀伤等症。

用法用量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拼音ěr Yè Pái Cǎo

别名二郎箭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耳叶珍珠菜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 chiaauriculat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上部分枝。叶对生,在茎上部有时互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线形,长4-10cm,宽2-25mm,先端长渐尖或稍锐尖,基部耳状抱茎(茎上部叶有时基部圆形或钝),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近边缘密生暗红色腺点,中肋在下面隆起,侧脉6-7对,纤细。总状花序稍疏松,生于茎端和枝端,因而构成圆锥花序状,长10-15cm;苞片钻形,与花梗等长或稍短;花梗长2-4(6)mm;花萼长3.5-4mm,5裂,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渐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白色,钟状,长5-6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5裂,裂片舌状长圆形,宽约1.5mm,常有暗紫色腺条;雄蕊内藏,5枚,花丝贴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0.5mm,花药线形,长约1.2mm,药隔先端有红色粗腺体;子房无毛,花柱长约2mm。蒴果球形,直径约3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橿

    药材名称山橿拼音Shān Jiānɡ别名副山苍来源樟科山橿Lindera reflexa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理气,止血,杀虫。主治癣疥,过敏性皮炎,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野洋参

    《中药大辞典》:野洋参药材名称野洋参拼音Yě Yánɡ Sh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夏初采收。原形态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白色,

  • 铅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药材名称铅丹拼音Qiān Dān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性状橙黄色或橙红色质重的细粉,

  • 老来青

    药材名称老来青别名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来源紫茉莉科黄细心属植物黄细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

  • 鸭屎树

    药材名称鸭屎树拼音Yā Shǐ Shù别名冻绿刺、洞皮树、臭李子、圆叶鼠李来源鼠李科鸭屎树Rhamnus globosus Bunge,以茎、叶、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

  • 大叶骨碎补

    药材名称大叶骨碎补拼音Dà Yè Gǔ Suì Bǔ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divaricata Bl.[D.formosana Hayat

  • 凤凰木

    药材名称凤凰木拼音Fènɡ Huánɡ Mù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Flamboyantree, twig and leaf of Royal poincian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 苦壶卢子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子药材名称苦壶卢子拼音Kǔ Hú Lú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种子。秋后采取成熟果实,剖取种子,晒干。性味《纲目》:"苦,寒,有毒

  • 毛足铁线蕨

    药材名称毛足铁线蕨拼音Máo Zú Tiě Xiàn Jué英文名Bonat's Maidenhair别名毛脚钱线蕨、猪鬃草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毛足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