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羊蹄叶

羊蹄叶

《中药大辞典》:羊蹄叶

药材名称羊蹄叶

拼音Yánɡ Tí Yè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尼泊尔羊蹄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羊蹄"条。

化学成分羊蹄叶含槲皮甙,并含维生素C甚多。

性味《纲目》:"甘,滑,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肠风便秘,小儿疳积,目赤,舌肿,疥癣。

①《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蛙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纲目》:"胡夷、蛙鱼,皆河豚名,檀胡未详。")

②《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③《滇南本草图说》:"治肠风下血,大便秘结不通。""采叶贴太阳穴,治暴赤火眼疼痛。"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消伤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①《食疗本草》:"不宜多食。"

②《本草图经》:"多啖令人下气。"

③《本草衍义补遗》:"多食亦令人大腑泄滑。"

复方①治肠风痔泻血:羊蹄根叶烂蒸一碗来食之。(《斗门方》)

②治悬痈,咽中生息肉,舌肿: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千金方》)

③治对口疮:鲜羊蹄叶适量,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蹄叶

药材名称羊蹄叶

拼音Yánɡ Tí Yè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umex japonicus Houtt.2.Rumex nepalensis Spre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断面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较大,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微心形,边缘微状波皱褶。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果被广卵形,有明显的网纹,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其表面有细网纹,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雄蕊6,成3对;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宽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锐利,长约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2.本品与羊蹄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长圆形,下部较宽,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的叶脉及叶缘均被白色短毛;结果时增大的内花被边缘具7-10对针刺,针刺先瑞呈钩状弯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野、路旁、湿地。

2.生于沟谷、河岸及湿地。

资源分布:1.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各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枯绿色,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具较长叶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微波状皱褶;茎生叶较小,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羊蹄叶含槲皮甙(qrercitrin)[1]。

药理作用羊蹄叶煎剂在试管内对炭疽植杆菌、白喉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1]。尼泊羊蹄叶的水和乙醇提取物能对抗组胺对离体豚鼠圆肠,乙酰胆碱及氯化氨甲酰胆碱对离体蛙腹直肌的兴奋作用。以狗血压为指标,尼泊尔羊蹄叶的水提取物能对抗组胺和拟胆碱药及缓激肽对血压的影响,而乙醇提取物仅能对抗组胺和拟胆碱药对血压的影响,表明两者有抗组胺和抗碱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能使离体兔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冠脉血流量减少[2]。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主肠风便血;便秘;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敷水含漱。

注意1.《食疗本草》:不宜多食。

2.《本草图经》:多啖令人下气。

3.《本草衍义补遗》:多食亦令人大腑泄滑。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纲目》:胡夷、鲑鱼;皆河豚名,檀胡未详。)2.《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3.《滇南本草图说》:治肠风下血,大便秘结不通。采叶贴太阳穴,治暴赤火眼疼痛。

4.《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消伤肿疮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连

    药材名称毛连拼音Máo Lián别名毛黄连来源毛茛科侧金盏花属植物四川侧金盏Adonis szechuanensis Franc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洗净,阴干。性味苦,凉。

  • 枸橘叶

    《中药大辞典》:枸橘叶药材名称枸橘叶拼音Gōu Jú Yè别名臭橘叶(《夏子益治奇疾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枳属甙、新枳属甙、柚皮甙和少量野漆树

  • 羊踯躅根

    《中药大辞典》:羊踯躅根药材名称羊踯躅根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别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验良方》),巴山虎(《百草镜》),闹羊花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

  • 鱼眼草根

    药材名称鱼眼草根拼音Yú Yǎn Cǎo Gēn出处云南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鱼眼草"条。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利小便,治五淋溺时疼痛。用法用量内

  • 走马芹

    药材名称走马芹拼音Zǒu Mǎ Qín别名野白芷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下延古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hangelica decurrens Ledeb.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去其茎

  • 狭头橐吾

    药材名称狭头橐吾拼音Xiá Tóu Tuó Wú别名山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窄头橐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stenocephala (Maxim.) Matsum.et

  • 海柏

    药材名称海柏拼音Hǎi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海柏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opes polyideoides Oka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藻体暗红紫色

  • 雁脂

    药材名称雁脂拼音Yàn Zhī别名大雁油、鸿雁油来源雁行目鸭科鸿雁Anser cygnoides (L.),以脂肪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西伯利亚,冬迁我国沿海一带。功能主治益气解毒,舒筋活血。

  • 蝴蝶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树药材名称蝴蝶树拼音Hú Dié Shù别名毛荚蒾、苦酸汤、绣球来源忍冬科蝴蝶树Viburnum plicatum Thunb. f. tomen

  • 黄皮根

    《中药大辞典》:黄皮根药材名称黄皮根拼音Huánɡ Pí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