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朱砂莲

白朱砂莲

药材名称白朱砂莲

拼音Bái Zhū Shā Lián

别名朱砂莲、一点血、躲蛇生、毒蛇药、避蛇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

采收和储藏:春初新芽发出前或秋后茎叶枯萎后,采挖块根,除去残茎及细根,洗净,蒸透心,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背蛇生 多年生具块状宿根的草质缠绕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长7-14cm;叶片三角状心脏形,生于茎下部的老叶长约12cm,宽约11cm,先端钝,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都不见有露出的油点,基出脉5-7条,网脉不显着,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长约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蓝色,全长约3.5cm,下部管状,长约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侧压扁,长圆形,长约2cm,宽约4mm,有平行脉5条,先端钝圆而具小尖头,下唇极短;花药卵形,长约1.5mm;蕊柱体先端6裂。蒴果倒卵形,基部下延,连柄长约7cm,有斑点和纵棱6条。花期11月至次年2月,果熟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隙地或山谷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多结节状,长约10cm,直径4-6cm。表面浅褐色,具多数疣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皱纹,并有残留的须根。质重而硬,不易折断,断面暗红色或淡黄棕色。气特异,味极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3-5列细胞,外侧有的已不规则脱落。皮层外侧有2-4列石细胞连成环状。外韧型维管束破射线分成若干束,射线较宽。中央为较大的薄壁细胞。本品皮层、中柱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橙红色分泌物;淀粉粒多见,多为单粒,脐点点状或裂隙状,复粒少见。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石细胞类方形或椭圆形,壁厚,孔纹明显。②含棕色团块细胞完整或肢碎。③网纹导管多见。④木纤维成束,多完整。⑤木栓细胞黄棕色。蒸制加工后的药材粉末中,淀粉多已糊化。

化学成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C,朱砂莲素(tuberosinone),朱砂莲甙(tuberosinone-N-β-glucoside),3,4-亚甲二氧基-10-羟基马兜铃内酰胺-N-β-D葡萄糖甙(3,4-methylene-dioxy-l0-hydroxy-aristololactam-N-β-D-glucoside),3,4-亚甲二氧基-10-羟基马兜铃内酰胺(3,4-methylenedioxy-10-hydroxy-aris-tololactam)和3,4-亚甲二氧基-12-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N-β-D-葡萄糖甙(3,4-methylenedioxy-12-methoxy-aristololactam-N-β-D-glucoside)。

性味苦;辛;寒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湿热痢疾;泄泻;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肺结核;毒蛇咬伤;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鲜品量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外用:适量,磨粉,酒或醋调涂。

注意孕妇禁服,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开口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开口箭药材名称开口箭拼音Kāi Kǒu Jiàn别名牛尾七、岩七、竹根七[陕西]来源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以根状茎入药

  • 块茎糙苏

    《中药大辞典》:块茎糙苏药材名称块茎糙苏拼音Kuài Jīnɡ Cāo Sū别名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块茎糙苏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晒干。

  • 伴蛇莲

    《中药大辞典》:伴蛇莲药材名称伴蛇莲拼音Bàn Shé Lián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

  • 败酱草

    药材名称败酱草拼音Bài Jiànɡ Cǎo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

  • 鳝鱼血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药材名称鳝鱼血拼音Shàn Yú Xu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性味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②《

  • 紫金血藤

    药材名称紫金血藤拼音Zǐ Jīn Xuè Ténɡ别名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henryi Clarke

  • 野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药材名称野丁香根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丁香"条。性味涩微苦,凉。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鳙鱼

    《中药大辞典》:鳙鱼药材名称鳙鱼拼音Yōnɡ Yú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

  • 单鞭

    药材名称单鞭拼音Dān Biān别名三两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东方野扇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orientalis C.Y.Wu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