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狭叶败酱

狭叶败酱

药材名称狭叶败酱

拼音Xiá Yè Bài Jiànɡ

别名升麻(《贵州草药》)。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败酱科植物狭叶败酱。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叶对生;基部叶通常3裂,或不裂,顶端裂片卵状长椭圆形,长6~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长尖,基部狭窄成柄,边缘具大锯齿;上部叶披针形,长4~6厘米,全缘,两端均窄尖。聚伞花序集成伞房状的圆锥花丛;花黄色,花梗和花柄均具短毛。果实倒卵形,长2~3毫米,具短柔毛。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性味《贵州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治风寒感冒,疟疾,肠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疟疾。"

②《贵州草药》:"发表散寒,燥湿理气。治风寒感冒,肠炎,小儿阴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风寒感冒:狭叶败酱五钱。水煎服。

②治肠炎,腹泻:狭叶败酱一两。水煎服。

③治小儿阴缩:狭叶败酱三钱,茴香根三钱。水煎服。(选方出《贵州草药》)

备注本植物的带根全草,在少数地区有时亦作败酱的类同品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药材名称石蜐拼音Shí Jié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的

  • 山核桃皮

    药材名称山核桃皮拼音Shān Hé Tɑo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山核桃的根皮、外果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Hicoriacathayensis

  • 柴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柴桂药材名称柴桂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树皮入药。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以夏初最宜。炮制选树干径达15

  • 糜穰

    药材名称糜穰拼音Mí Ránɡ出处《广济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稷的茎。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广济方》:"治脚气冲心、闷。糜穰一石,

  • 山稔根

    药材名称山稔根拼音Shān Rěn Gēn英文名Downy Rosemyrtle Root, Root of Downy Rosemyrtle别名岗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

  • 两色瓦韦

    药材名称两色瓦韦拼音Liǎnɡ Sè Wǎ Wéi别名骟鸡尾、金星丹、七星花古丹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两色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bicolor(Takeda)Chi

  • 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生藤药材名称生藤拼音Shēnɡ Ténɡ别名羊角藤、大花藤、须药藤来源为萝藤科须药藤属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Bai

  • 椋子木

    《中药大辞典》:椋子木药材名称椋子木拼音Liánɡ Zǐ Mù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

  • 聚花风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聚花风铃草药材名称聚花风铃草别名灯笼花来源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聚花风铃草Campanula glomer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去净泥土,切碎晒干。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

  • 甜瓜叶

    《中药大辞典》:甜瓜叶药材名称甜瓜叶拼音Tián Guā Yè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叶片,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甜瓜"条。功能主治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