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柄短肠蕨

毛柄短肠蕨

药材名称毛柄短肠蕨

拼音Máo Bǐnɡ Duǎn Chánɡ Jué

英文名Widened Twin-sorus Fern

别名贯众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antodia crinipes(Ching) Ching[Diplazium crinipes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1.5m。根茎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黄褐色、线形鳞片,长约1cm,边缘黑色,稍开展。叶簇生;叶柄长30-60cm,粗约5mm,直立,坚硬,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叶片纸质,无毛,三角形,顶部渐尖并为羽状,长70-100cm,基部宽约80cm,二回羽状;羽片约8对,互生,斜向上,相距8-10cm,柄长4-5cm,基部1对最大,长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20-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10-20对,互生,柄长2-4mm,披针形,长达1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具圆齿或羽裂达1/3-1/2,裂片长圆形,斜向上,先端圆形或钝头或截形,略具细锯齿;每裂片有小脉4-5对,羽状,单一。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下,在基部上侧小脉上的为双生,其余单一;囊群盖线形,膜质,褐色,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林下溪边湿地或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驱虫。主肠炎;流感;肝炎;疮疖;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湿、驱虫的功能。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叶凤凰尾巴草

    《中药大辞典》:小叶凤凰尾巴草药材名称小叶凤凰尾巴草拼音Xiǎo Yè Fènɡ Huánɡ Wěi Bɑ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日本双盖蕨的根

  • 海红豆

    《中药大辞典》:海红豆药材名称海红豆拼音Hǎi Hónɡ Dòu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原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

  • 大山黧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黧豆药材名称大山黧豆别名茳茫香豌豆、山豇豆来源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功能主治镇痛。主

  • 香石藤叶

    药材名称香石藤叶拼音Xiānɡ Shí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Wils)A.C.S

  • 樱桃核

    《中药大辞典》:樱桃核药材名称樱桃核拼音Yīnɡ Táo Hé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核。取成熟果实放置缸中,用手揉搓,使果肉与果核分离,然后洗去果肉,取净核晒

  • 辣木通

    药材名称辣木通拼音Là Mù Tōnɡ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小木通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铁线莲的藤茎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采收和储

  • 烂泥蒿

    药材名称烂泥蒿拼音Làn Ní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齿叶灯台报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serratifolia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大叶藻

    药材名称大叶藻拼音Dà Yè Zǎo别名海带、海马蔺、海草、海带草出处1.本品首载于《本草拾遗》,云:“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按所述即为眼子菜科大叶藻属植物大叶藻 Zostera ma

  • 岗松根

    药材名称岗松根拼音Gǎnɡ Sōnɡ Gēn别名扫把枝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eckea frutescens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

  • 飞蛾树

    药材名称飞蛾树拼音Fēi é Shù别名飞蛾楠、蝴蝶树、鸡火树。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长裂葛萝槭的嫩枝和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grosseri Pax var.hersii(Re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