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毒鱼藤

毒鱼藤

《中药大辞典》:毒鱼藤

药材名称毒鱼藤

拼音Dú Yú Ténɡ

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岭南草药志》)。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毛蕊鸡血根、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攀援灌木。茎有纵,纹和皮孔,嫩枝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1,倒卵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时为顶生的圆锥花序,长10~25厘米,被黄褐色柔毛;花长1.5厘米,花梗和萼片被黄褐色柔毛;花冠粉红色,旗瓣背面被金黄色茸毛,基部无胼胝状附属物,翼瓣基部两侧有短耳,与龙骨瓣背面各被长硬毛一束;雄蕊一束;雌蕊密被柔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近无毛。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于半荫蔽的疏林中或溪畔的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逐湿痹。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游走性关节炎:(毒)鱼藤五钱,南天仙子(进口品种)适量。共研末,先将(毒)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后入天仙子粉,即成糊状,敷于患处。

②治湿癞:(毒)鱼藤二两,白醋四两。上药煎水,每日洗一次,连洗二日。(性味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毒鱼藤

药材名称毒鱼藤

拼音Dú Yú Ténɡ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Hairypetal Millettia

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中南鱼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rris fordii Oli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茎切片晒干;叶晒干。

原形态中南鱼藤藤本。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8cm;小叶5-7,革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短尾状或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腋生,序轴及花梗均被棕色短硬毛;小苞片,钻形,具毛;花萼浅杯状,萼齿5,三角形,极短,有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旗瓣有短爪,翼瓣一侧有耳,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基部具尖耳;雄蕊10,单体;子房无柄,有黄色长柔毛。荚果长圆形,扁平,长4-9cm,宽约1.5cm,无毛,两侧有狭翅,种子1-4颗。花期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溪边灌丛中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圆柱形,表面粗糙,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完整叶为羽状复叶,小叶5-7片,小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短尾状而稍钝,基部楔圆形,全缘。黄绿色,两面均光滑,近革质。气微。

性味苦;平;有毒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疮毒;皮炎;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末敷。

注意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游走性关节炎:(毒)鱼藤五钱,南天仙子(进口品种)适量。共研末,先将(毒)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后入天仙子粉,即成蝴状,敷于患处。②治湿癞:(毒)鱼藤二两,白醋四两。上药煎水,每日洗一次,连洗二日。(《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棯根

    药材名称山棯根拼音Shān Shěn Gēn别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微酸,性子。①广州部队《常用中

  • 红花岩松

    药材名称红花岩松别名山瓦松、瓦指甲、堆山花、石莲花[云南]来源景天科华景天属植物石莲Sinocrassula indica (Decne.) Berger[Sedum indicum (Decne.)

  • 茶子饼

    药材名称茶子饼拼音Chá Zǐ Bǐnɡ别名枯饼(《药性考》),茶枯(《中国药植志》),茶麸、茶油巴(《广东中医》4(1):40,1959),茶子麸、茶油麸(《岭南草药志》)。出处《广东中医

  • 西南鹅掌柴

    药材名称西南鹅掌柴别名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来源五加科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 Khasiana (C. B. Clarke) Vig.,以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甘、苦,温。

  • 油茶根

    药材名称油茶根拼音Yóu Ch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illia oleifera Abel[C.oleo

  • 圆柏果

    药材名称圆柏果拼音Yuán Bǎi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叉子圆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vulgaris Ant.采收和储藏:秋末采球果,晒干,备用。原形态匍匐灌木,高不及

  • 檀根

    《中药大辞典》:檀根药材名称檀根拼音Tán Gē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黄檀的根皮。原形态黄檀,又名:檀、水檀(《本草拾遗》),望水檀(《群芳谱》)。乔木,高7~20米。树皮暗灰色,

  • 牛泷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泷草药材名称牛泷草拼音Niú Lónɡ Cǎo别名夜抹光、都格里巴来源柳叶菜科牛泷草Circaea cordata Roy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

  • 小青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青杨药材名称小青杨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别名东北杨来源杨柳科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吉林。性味苦

  • 游草

    《中药大辞典》:游草药材名称游草拼音Yóu Cǎo别名田中游草(《分类草药性》),蓉草(《广州植物志》),西游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