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槠子

槠子

《中药大辞典》:槠子

药材名称槠子

拼音Zhū Zǐ

别名株子(《饮膳正要》)。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青椆种仁

原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

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

常绿乔木,高6~16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花期3~4月。果期10月。

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二种植物的树皮及叶(槠子皮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涩。"

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槠子

药材名称槠子

拼音Zhū Zǐ

别名苦槠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槠子,小于橡子,树如栗,冬月不雕。生江南。

2.汪颖《食物本草》:槠子,有苦、甜二种,治作粉食糕食。褐色,甚佳。

3.《纲目》:穗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三文,叶长大如栗,叶稍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冬不雕,三、四月开白花成穗,如栗花;结实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煮炒乃带甘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栲、小叶青冈或青冈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Quercus sclerophylla Lindl.]2.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Bl.)Qerst.[Quercus myrsinaefolia Bl.]3.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Qerst.[Quercus glau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剥取种仁。

原形态1.幼枝无毛,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互生;叶柄长1.5-2.5cm;叶片厚革质,长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3-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略不对称,中部或上部有锐齿,侧脉10-14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银灰色,两面均光滑。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cm,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单生于总苞内。壳斗球形或球形,全包或包果大部分,直径8-10mm,壳斗壁厚约1mm以内,苞片三角形,先端针刺形,排列或4-6条同心环带,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裂片;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直径1-1.4cm,果脐径7-9mm,有深色细绒毛。花期4-5月,果期9-11月。

2.常绿乔木,高6-20m。小枝无毛,被凸起淡褐色长圆形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5cm,无毛;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1cm,宽1.8-4cm,先端长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窄楔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具细锯齿,侧脉9-14对,常不达叶缘,上面绿色光亭,下面粉白色,支脉不明显,干后有时为暗灰色,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4-6cm,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序长1.5-3cm,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半球形,壁薄而脆,包果1/3-1/2,高5-8mm,直径1-1.5(-2)cm,内壁无毛,外壁被灰白色细柔毛,小苞片汇合生成6-9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高1.4-2.5cm,无毛,先端圆,柱座明显,有5-6条环纹,果脐平坦,很径约6mm。花期6月,果期10月。

3.常绿乔木,高15-20cm,胸径1mm,小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3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具疏锯齿,侧脉 9-13对,上面无毛,下面被平伏白色单毛,老时渐脱落,并常有白色鳞秕。雄花为葇荑花序,多生于新枝基部,下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有时较少;雌花序穗状,雌花2-3朵生于部苞内,果序长1.5-3cm,有果2-3个。壳斗杯形,包果1/3-1/2,高6-8mm,直径0.9-1.2cm,被薄毛,苞片汇合生成5-8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有细缺刻;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0.9-1.4cm,高1-1.6cm,无毛,果脐隆起。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杂木林中,与马尾松、青冈栎、甜槠、木荷等混生。

2.生于海拔200-2500m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

3.生于海拔2600m的以下的山地或沟谷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除台湾、广东、海南、云南外,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2.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3.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主泄泻;痢疾;津伤口渴;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2.《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瓦韦

    《全国中草药汇编》:瓦韦药材名称瓦韦拼音Wǎ Wéi别名剑丹、七星草[北京]、骨牌草、小叶骨牌草、金星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

  • 番薯藤

    药材名称番薯藤拼音Fān Shǔ Ténɡ别名红苕藤、番苕藤(《四川中药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茎叶。药理作用叶子含胰岛素样成分,口服1克相当于440单位胰岛素,皮下

  • 小草

    《中药大辞典》:小草药材名称小草拼音Xiǎo Cǎo别名细草(《本经》),青小草(《江苏植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茎叶。4~5月采集地上部分,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糯米团

    药材名称糯米团拼音Nuò Mǐ Tuán别名糯米草、糯米藤、糯米条、红石藤、生扯拢、蔓苎麻、乌蛇草、小粘药来源荨麻科蔓苎麻属植物糯米团Memorialis hirta (Blume

  • 野决明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决明药材名称野决明拼音Yě Jué Mínɡ别名土马豆、牧马豆来源豆科野决明属植物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 R. Brown.以全

  • 莎草

    《中药大辞典》:莎草药材名称莎草拼音Suō Cǎo别名莎随(《大戴礼记》),侯莎(《尔雅》),地毛(《广雅》),山莎(《纂文》),回头青(《清异录》),香头草(《广州植物志》),野韭菜,猪荸荠、隔夜抽

  • 鸡毛狗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毛狗药材名称鸡毛狗拼音Jī Máo Gǒu别名久苓菊、久苓草、地棉花来源菊科鸡毛狗Jurinea potanini Iijin,以带根全草及茎基部绵毛入药。生境分部内蒙

  • 对叶林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林药材名称对叶林拼音Duì Yè Lín别名西藏吊灯花来源萝藦科对叶林Ceropegia pubescens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

  • 红辣槁树皮

    药材名称红辣槁树皮拼音Hónɡ Là Gǎo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辣槁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kwangtungense Mer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野饭豆

    药材名称野饭豆别名山豆根[云南]、烟蒸果、知子藤棵来源豆科野饭豆Indigofera caudat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祛风,消炎,止痛,截疟。主治疟疾。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