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柳叶剑蕨

柳叶剑蕨

药材名称柳叶剑蕨

拼音Liǔ Yè Jiàn Jué

别名肺痨草、石虎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柳叶敛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gramme salicifolia (Makino) Makino[Gymnogramme salicifolia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去须根及叶柄,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5-35cm。根茎细弱,长而横走,密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2-5cm,或近无柄,与叶片同色或下部稍带褐色,基部疏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近肉质,披针形,长12-30cm,中部宽1-2cm,有时可达3cm,先端长渐尖,向基部渐变狭,常下延全缘,干后稍反卷;中脉上面平坦,下面隆起,不达顶端,小脉网状无内藏小脉。孢子囊群线形,多少下陷叶肉,通常在10对以上,由中脉两侧各成1行;无囊群盖。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坡树干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尿路感卵;咽喉肿痛;胃肠炎,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一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用于痨伤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地红子根药材名称地红子根拼音Dì Hónɡ Zǐ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半常绿

  • 白三七根

    药材名称白三七根拼音Bái Sān Qī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性味味苦涩,性凉。功能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用法用

  • 小朴松实

    药材名称小朴松实拼音Xiǎo Pǔ Sōnɡ Shí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大白红杉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rix chinensis Beiss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球果刚成熟时采摘,晒干

  • 伊贝母

    《中国药典》:伊贝母药材名称伊贝母拼音Yī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PALLIDIFLOR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

  • 紫青藤根

    药材名称紫青藤根拼音Zǐ Qīnɡ Ténɡ Gēn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牯岭勾儿茶的根。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金银花子

    药材名称金银花子拼音Jīn Yín Huā Zǐ别名银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收,晒

  • 乌骨藤

    《中药大辞典》:乌骨藤药材名称乌骨藤拼音Wū Gǔ Tén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攀援灌木,高达3米。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厘米

  • 黄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花药材名称黄蜀葵花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出处《嘉佑木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

  • 毛果小甘菊

    药材名称毛果小甘菊拼音Máo Guǒ Xiǎo Gān Jú别名金钮扣、甘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果小甘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lasiocarpa C. Winkl.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