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果皂角

小果皂角

药材名称小果皂角

拼音Xiǎo Guǒ Zào Jiǎo

英文名fruit of Littlefruit Honeylocust

别名小皂角。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小果皂角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ditsia australis Hemsl.[G.microcarpa Metcalf]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果皂荚小乔木至乔木。枝褐灰色,具粗刺,刺圆锥形,长3-5cm,有分枝。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6;小叶通常5-6对,斜椭圆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3cm,宽约1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急尖或斜楔形,边缘具钝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的短柔毛,下面无毛;小叶柄长约1mm。花绿白色,杂性;雄花散生于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上;雄蕊10;两性花集成总状花序;萼裂片长圆披针形;花瓣5,内被粗毛;雄蕊5。荚果扁平,果瓣革质,近无子房柄,稍弯,黑色,长6-12cm,宽1-2.5cm。种子近于扁平,椭圆形,棕色,平滑,长约8mm,宽约4mm。花期6-10月,果熟期11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驱虫;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肠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1-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烧存性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刺,果实有驱蛔虫,痈疽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盐胆水

    药材名称盐胆水拼音Yán Dǎn Shuǐ别名卤水(《纲目》),滴卤(姚可成《食物本草》),盐卤水(《本草求原》)。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食盐沥下的卤汁。性味《本草拾遗》:"咸苦,

  • 蚺蛇膏

    《中药大辞典》:蚺蛇膏药材名称蚺蛇膏拼音Rán Shé Gāo别名蟒油(《纲目拾遗》)。出处《别录》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脂肪。性味①《别录》:"平,有小毒。"

  • 银线草

    《中药大辞典》:银线草药材名称银线草拼音Yín Xiàn Cǎo别名鬼督邮(《本草经集注》),独摇草(《唐本草》),鬼独摇草(《纲目》),鬼都邮,四大天王(《植物名实图考》),四叶

  • 鹿筋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筋药材名称鹿筋拼音Lù Jīn来源为鹿四肢的筋。将鹿四肢割下,除去肌肉和骨骼,保留蹄部,以便鉴别。性味淡、微咸,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

  • 女儿红叶

    《中药大辞典》:女儿红叶药材名称女儿红叶拼音Nǚ ér Hó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鼠李科植物云南勾儿茶的叶。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q

  • 通花根

    《中药大辞典》:通花根药材名称通花根拼音Tōnɡ Huā Gēn出处《木草便方》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10~11月采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通草"条。性味①《草木便方》:&qu

  • 铁扇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扇子药材名称铁扇子拼音Tiě Shàn Zi别名铁丝七、铁线草、铜丝草、乌脚笔来源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掌叶铁线蕨Adiantum pedatum L.,以全草入药。全年

  • 臭辣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辣树药材名称臭辣树拼音Chòu Là Shù别名野米辣、野吴芋、臭桐子树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臭辣树Euodia fargesii Dode,以果入

  • 莳萝子

    《中药大辞典》:莳萝子药材名称莳萝子拼音Shí Luó Zǐ别名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 樟树根

    药材名称樟树根拼音Zhānɡ Shù Gēn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树果"条。性味性微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