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果倒地铃

小果倒地铃

药材名称小果倒地铃

拼音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

别名炮卜草、金丝苦楝、三角泡、三角藤、包袱草、倒地铃(《广西中草药》),粽仔草、尪子目珠(《福建中草药》)。

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柔弱草质藤本,具卷须,长达1~3米。茎有纵纹,疏生短毛。叶互生,2回3出复叶,长5~10厘米;小叶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边缘有粗齿或分裂。花小,白色,长2~2.5毫米,左右对称,腋生,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下有卷须2条;萼片4~5枚;花瓣4,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偏生,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子房3室,花柱3裂。蒴果膜质,倒卵状三角形,长和宽1.5~2厘米。种子球形,黑色。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果实(炮掌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多生于旷野、树旁及丘林地区小树丛中。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

性味苦,寒。

①《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寒。"

②《福建中草药》:"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百日咳,咽喉炎,疔疮,湿疹,脓泡疮。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蛇伤,小儿发热,全身起泡,白泡疮,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百日咳:小果倒地铃(鲜)五至七钱。水煎服。

②治消渴(糖尿病):小果倒地铃(鲜)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③治咽喉炎:小果倒地铃(鲜)一两。水煎调冰糖服。

④治对口疮:小果倒地铃鲜叶加少许食盐、冷饭,捣烂外敷。

⑤治疔疮: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捣烂外敷。

⑥治背痈:小果倒地铃(鲜)一两,水炖服;另取鲜叶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湿疹:三角泡、水杨梅、白筋各适量。先用生药煎水外洗,后用于粉撒患处,每天两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⑧治脓疱疮,湿疹,烂疮:三角泡、蚂蚱勒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⑨治小儿阴囊热肿:三角泡适量,水煎,洗患处。

⑩治阴囊湿疹:三角泡三两,蛇床子一两。水煎,洗患处。(⑧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高山扁枝石松

    药材名称高山扁枝石松拼音Gāo Shān Biǎn Zhī Shí Sōnɡ英文名spores of Alpine clubmoss别名高山石松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

  • 炮掌果

    药材名称炮掌果拼音Pào Zhǎnɡ Guǒ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果实。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寒。功能主治祛风解痉,解毒。复方①治小儿脐风:炮掌果五至八

  • 小柿子叶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叶药材名称小柿子叶拼音Xiǎo Shì Zi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柿子"条

  • 卵叶娃儿藤

    药材名称卵叶娃儿藤拼音Luǎn Yè Wá ér Ténɡ别名三十六荡、三十六根、双飞蝴蝶、老虎须、落地金瓜、藤细辛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卵叶娃儿藤Tyloph

  • 大麻叶佩兰

    药材名称大麻叶佩兰拼音Dà Má Yè Pèi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atorium cannabinum L.采收和储藏: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尽

  • 竹凌霄

    药材名称竹凌霄拼音Zhú Línɡ Xiāo别名宝铎草、石竹根、倒竹散、百尾笋、小伸筋草[陕西]来源为百合科万寿竹属植物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 (Levl.

  • 李子

    《中药大辞典》:李子药材名称李子拼音Lǐ Zi别名李实(《别录》),嘉庆子(《两京记》)。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原形态李(《诗经》)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无毛,红棕色有光泽。叶

  • 茵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茵芋药材名称茵芋拼音Yīn Yù别名黄山桂来源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毒性

  • 蕺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蕺叶秋海棠拼音Jí Yè Qiū Hǎi Tánɡ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别名血染叶,七星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 斑蝥

    《中国药典》:斑蝥药材名称斑蝥拼音Bān Móu别名花斑蝥、花壳虫来源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