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女萎

女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别名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

来源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以根、茎藤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扎成小把,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消肿,利尿通乳。用于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疼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别名蔓楚(《唐本草》),牡丹蔓(《植物学大辞典》),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湖南药物志》),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李当之《药录》

来源毛茛科植物女萎。秋季采收,取地上茎,剥去祖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茎近方形,紫色,被白色柔毛。3出复叶,对生,小叶卵形,长2~6.5厘米,宽1.2~5.5厘米,中间小叶较大,上部有时3裂,基部圆形,先端尖,边缘中部以上具2~3缺刻状钝齿,中部以下全缘,两面均被伏短白毛;叶柄细长。圆锥状聚伞花序;花白色,径约2厘米;萼片4,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药较花丝短,黄色;心皮多数,被短毛,花柱有长白毛。瘦果狭斜卵形,长约5毫米,花柱不落而延长。花期8月。

生境分部生长山野,亦有栽培。分布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有机酸,甾醇及少量生物碱。

性味《唐本草》:"味辛,温。"

功能主治治泻痢脱肛,惊痫寒热,妊妇浮肿,筋骨疼痛。

①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

②《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③《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剂。外用:烧烟熏。

复方①治久痢脱肛:女萎(切)一升,烧熏之。(《产乳集验方》)

②治筋骨疼痛:女萎藤五钱,蔓性千斤拔五钱,路边荆三钱,老钩藤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萎

药材名称女萎

拼音Nǚ Wěi

英文名stem of October clematis

别名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花木通、菊叶威灵仙

出处李当之《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藤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秋季开花时采收带叶茎蔓,扎成小把,晒干或随时采用鲜品。

原形态女萎,藤本。小枝密生贴伏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cm;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cm,宽1.5-7cm,通常有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锯齿,或有缺刻状的粗锯齿或牙齿,上面疏生贴伏短柔毛或无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仅沿叶脉生较密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钻形或无;两性花,直径1-1.5cm;萼片4,狭倒卵形,长7-8mm,白色,开展,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4-6mm,花丝比花药长约5倍;心皮少数,被短柔毛。瘦果狭卵形,长3-5mm,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2-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大别山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性状1.性状鉴别 茎类方形,长可达数米,缠绕或切段,直径1-5m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通常有6条较明显的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细导管孔,髓部疏松。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片较两侧小叶片大,常呈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牙齿,暗绿色,两面有短柔毛。

总叶柄长2-9cm,常扭曲。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微苦涩。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为六角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切向延长。皮层较狭。中柱鞘纤维1-2层,断续相接成环(嫩茎无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大小相间排列,形成层不明显,导管类图形或长圆形,多单个排列,直径50-250μm。髓部较小,约占茎的1/4-1/2,细胞类圆形。

化学成分根含乙酰齐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r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叶含槲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化合物。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约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1滴,溶液立即产生绿色沉淀。另取滤液滴于6cm圆形滤纸上,滴加氯仿展开,烘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再烘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中心部有黄绿色荧光。

(2)取粗粉2g,加甲醇20ml,回流20min,滤过。浓缩成3ml,吸取10μl点于中华层析纸上,以正丁醇-醋酸-水-氯仿(8:2:10:1)的上层液为展开刘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液,烘干,于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棕色、蓝色、黄绿色3个斑点。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主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本品内服剂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引起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食欲大减,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或面部浮肿。

各家论述1、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2、《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3、《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肉半边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肉半边莲药材名称肉半边莲别名大半边莲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以根状茎和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岗边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边菊药材名称岗边菊别名大风草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A. fordii 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 唐古特青兰

    《中药大辞典》:唐古特青兰药材名称唐古特青兰拼音Tánɡ Gǔ Tè Qīnɡ Lán别名智洋顾(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唐古特青兰的带根全草。7~8

  • 黄瓜霜

    药材名称黄瓜霜拼音Huánɡ Guā Shu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和朱砂、芒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

  • 树扁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扁竹药材名称树扁竹别名石扁兰、燕尾扁竹兰、树竹、老鼠尾巴、鱼尾巴草、野扁竹、鸢尾叶莪白兰来源兰科莪白兰属植物鸢尾扁竹兰Oberonia iridifolia Lindl.,以全草

  • 地黄花

    药材名称地黄花拼音Dì Huánɡ Huā别名蜜罐(《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花蕾。功能主治治消渴,肾虚腰痛。①《本草图经》:"为末服食,功

  • 勒马回

    药材名称勒马回别名斩龙剑、蜈蚣草、追风草、一支香来源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 ex Link subsp. Dilatata (Nakai et

  • 女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萎药材名称女萎拼音Nǚ Wěi别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来源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 篱栏网

    药材名称篱栏网拼音Lí Lán Wǎnɡ别名篱栏、鱼黄草、茉栾藤、三裂叶鸡矢藤来源旋花科茉栾藤属植物鱼黄草Merremia hederacea (Burm. f.)Hall. f.

  • 鹭肉

    《中药大辞典》:鹭肉药材名称鹭肉拼音Lù Ròu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鹭科动物白鹭的肉。原形态白鹭(陆玑《诗疏》),又名:舂鉏(《尔雅》),鹭鸶(《本经》),白鸟(陆玑《诗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