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冬葵根

冬葵根

《中药大辞典》:冬葵根

药材名称冬葵根

拼音Dōnɡ Kuí Gēn

别名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锦葵科植物冬葵

性味甘辛,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窍,通淋。治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螫伤。

①《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②《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③孟诜:"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④《滇南本草》:"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痰,消瘿瘤,生吃令人泻,用蜜炒。"

⑤《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⑥《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正义》:"脾阳不振者忌用。"

复方①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葵根如五升盆大两束,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千金方》)

②治消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葵根茎叶五两,切。上药以水三大盏,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盏,去滓,食后分温三服。

③治热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车前子一合,葵根一两半(锉用)。上药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分为三(二)服。

④治二便不通胀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⑤治口吻疮:葵根烧作灰,及热敷之。(《千金方》)

⑥治气虚浮肿:葵根一两,水煎兑糖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乳汁少:葵根二两,煨猪肉吃。(《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妊娠卒下血:葵根茎烧作灰,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⑨治小儿蓐疮:葵根烧末敷。(《子母秘录》)

⑩治虺蛇毒:葵根捣敷。(《古今录验》)

⑾治项生瘿瘤,咽喉内气粗喘促,喉内有痰声,响而不止:土黄耆一两(蜜炒),皮硝三钱,猪眼子五钱(新瓦焙去油)。共为细末,蜜丸,每服三钱,滚水送下,吃至三天后,人面消瘦,至七天后可愈。(《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冬葵根

药材名称冬葵根

拼音Dōnɡ Ku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Cluster Mallow

别名葵根、土黄耆

出处1.出自《本草经集注》2.《本草正义》:葵性甘寒而滑,茎苗根实,情性俱同,功用相等,泄热通淋,滑利二便,皆湿热蕴结者为宜。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茎被星状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仅上面槽内被绒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柔毛;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5-11cm,常为掌状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极疏糙状毛或几无毛。花3至数朵簇生于叶腋间,几无柄至有极短柄;总苞的小苞片3枚,线状披针形,被纤毛;萼杯状,5裂,广三角形,被疏星状长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红色,花瓣5,长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长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圆形,直径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两侧具网纹。种子肾形,直径约1.5mm,紫褐色,秃净。花期3-11月。

2.冬葵本种与野葵的区别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茎被柔毛。叶柄细瘦,被疏柔毛;叶片圆形,5-7裂,直径5-8cm,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特别皱曲。花白色。果扁球形,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直径约1mm,暗黑色。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平原、山野等处。

资源分布:1.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

性味甘;寒

归经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解毒。主水肿;热淋;带下;乳痈;疳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正义》:脾阳不振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葵根汁解防葵毒。

2.《别录》: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3.盂诜: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

4.《滇南本草》:破结气,下中气,止气疼,散痰,消瘿瘤,生吃令人泻,用蜜炒。

5.《纲目》:利窍滑胎,止消渴,散恶毒气。

6.《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虚咳,盗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林荫千里光

    药材名称林荫千里光拼音Lín Yīn Qiān Lǐ Guānɡ别名黄菀来源菊科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中部、东部、东北部、西北部

  • 泡桐花

    《中药大辞典》:泡桐花药材名称泡桐花拼音Pào Tónɡ Huā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花。功能主治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

  • 乌当归

    药材名称乌当归拼音Wū Dānɡ Guī别名岩当归、差风、光头差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金山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ualida Diels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未开花前采挖

  • 红川乌

    药材名称红川乌拼音Hónɡ Chuān Wū别名羊角天麻、黄药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双舌蟹甲草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calia dauidii (Franch.) Hand.-Mazz.

  • 虎尾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尾兰药材名称虎尾兰拼音Hǔ Wěi Lán别名老虎尾、弓弦麻来源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以叶入药。全年可采

  • 山荷叶

    药材名称山荷叶拼音Shān Hé Yè别名阿儿七、窝儿七、旱荷、一碗水[陕西]来源为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山荷叶(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残茎及

  • 斑地锦

    药材名称斑地锦拼音Bān Dì Jǐn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

  • 玉簪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簪药材名称玉簪拼音Yù Zān别名白玉簪、白鹤花、玉簪花、玉泡花、白鹤草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以全草、根和花入药

  • 白苏

    药材名称白苏拼音Bái Sū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

  • 人面子叶

    药材名称人面子叶拼音Rén Miàn Zi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 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ontome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