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①正骨手法之一。用于骨折、脱臼出现重迭移位的基本手法。用双手分别握紧骨折之上、下两端,或借助器械作对抗牵拉,以纠正重迭移位,达到整复。参见拔伸条。②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又称牵法、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介绍】:见张元素条。
病名。髭,本作“頿”(《说文》)。口上须也。段注:“在口上、在颊亦得名须。”①指发于颊部之痈疽。②痄腮,一名髭发(《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即原络配穴法,见该条。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介绍】:见邓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