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齼
病名。因恣食酸味,致使牙齿酸痛感者,谓之齿齼。《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齼多由食酸之故。”治宜取核桃肉细嚼。本病类今之牙本质过敏。即牙齼。参见该条。
病名。因恣食酸味,致使牙齿酸痛感者,谓之齿齼。《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齼多由食酸之故。”治宜取核桃肉细嚼。本病类今之牙本质过敏。即牙齼。参见该条。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指下疳生在尿道口旁,可见棕眼小孔,孔内作痒,用手挤捻有少量脓液流出。
【生卒】:?~860【介绍】:唐代医家。847~860年(宣宗时期)太医,宣宗追求长生不老之药,李与方士炼丹进献,帝饵之而背生疽。懿宗立(860年),将李与方士王岳、虞紫芝等俱诛死。
病名。为喉痧的别称。见该条。
见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王冰注:“在支沟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谓通间。”所指即三阳络穴。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乳母因寒哺乳,令儿致病。因母形寒饮冷,乳气虚寒,儿饮其寒乳,导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故其症腹泻奶片不化,或便青而啼(《证治准绳》)。
病证名。《银海精微》:“不赤不疼泪出,是谓之风泪。”参见迎风流泪条。
见《本草纲目》。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蝉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