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紫靥疔。多生于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甚则目红,指甲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
损,耗损减退之意。属于阴盛、脉搏至数减少一类的脉,如迟脉、结脉之类。《难经·十四难》:“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脐风三证之一。又名著噤。以牙关紧闭,口闭不开为主症。《幼科发挥》:“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参见脐风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①又作辏。聚合、会合;就、趋,侵犯之意。《灵枢·百病始生》:“肠胃之间,水湊渗注灌,濯濯有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湊,其气必虚。”②通腠。湊理,即腠理。《文心雕龙·养气篇》:“湊理无滞。”详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两乳之间的心窝部,用治惊风。《针灸大成》卷十:“慢惊……两太阳、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
【介绍】:见王泰林条。
病名。①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痛,详该条。②见《解围元薮》卷一。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③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④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三。指七岁以下小儿患丁奚膝大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