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代医家。字贞颐,号穆如。江苏武进人。1819年(嘉庆乙卯)举人,精于医,先宗名医周慎斋(之干)之学,后又宗张璐,长于辨证,用药则兼取金元四家之法。选刘若金所撰《本草述》一书中的精华辑成《本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
书名。4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明·陈实功撰。刊于1617年。全书共分157篇。卷1为外科总论,包括痈疽原委、治法、五善、七恶、调理及痈疽图形等15篇;卷2~4论流注、乳痈、肠痈、脏毒、痔疮、鱼
【介绍】:清初医家。浙江绍兴人。精于妇产科,撰《胎产指南》八卷(1857年刻行),后经丁兰谷辑订。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
颊下曲骨处。《灵枢·五色》:“巨屈者,膝膑也。”张景岳注:“巨屈者,颊下曲骨也。”即认为巨屈的异常可以反映膝膑部位的病证。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阴地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科指掌》卷五:“此症因脾肺受寒,其色不红,若用寒冻之剂,七日之内必成脓。”系指患喉痈之色淡白者。身发寒热,六脉俱紧。治宜温散寒邪。方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或针刺少商、商阳两手四穴出血。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文秀。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县)人。居江苏涟水十五年,涟人皆称之为宿州陈令。以擅长医术闻名,精通内、儿等科,尤精于小儿疮疹,诊治多收显效。著有《小儿病源方论》(12
指肾病邪气壅盛。《景岳全书·传忠录》:“肾实者,多下焦壅闭,或痛或胀,或热见于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