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陶弘景

陶弘景

【生卒】:456~536

【介绍】:

南北朝时期宋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附近)人。在医药方面,对本草学有较深的研究,曾将《神农本草经》与《名医别录》的药物共730种予以分类合编,加以注释,写成《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神农本草经》之后我国古代本草学的重要文献。他还首先提出按药物治疗作用进行分类的“诸病通用药”的药物分类法。在方剂学方面,除撰有《效验方》、《药总诀》等书外,还增补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称《补阙肘后百一方》。在导引方面,撰有《养生延命录》、《养生经》等。在炼丹化学方面,是继葛洪之后的著名人物,他的《古今刀剑录》一书中首次记载“杂炼生鍒”的灌钢炼钢法,在冶炼钢铁方面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由于受佛、道、儒三种思想的影响,主张三教合流,宣扬清静、无为、因果轮回等思想。

猜你喜欢

  • 五位

    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定位。《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因而产生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的变化。

  • 浸淫

    扩展、流溢或蔓延。《素问·气交变大论》:“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书名。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编。本书根据明·龚廷贤所撰《药性歌诀四百味》(又名《药性歌》)的原文,在原书四言歌诀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删去了不切实用的内容,增入了语译注解,同时对不常见的难字

  • 哈士蟆油

    见《中药志》。即蛤蟆油。详该条。

  • 方广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约之,号古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先学儒,后学医,曾旅居河南洛阳、陈留等地,以医术闻名于中原一带。对朱丹溪最为推崇,因见程充(用光)所校定的《丹溪心法》一书赘

  • 药味别名录及续录

    书名。共2册。高洁编。刊于1919年。本书是北京药行商会为药业人员查检常用商品药材的别名而编印的一种工具书。书中所用检索方法也是根据药业人员的习惯而制定,与一般按笔划、部首者不同。分正、续二册,约包括

  • 颌脉

    颌部的经脉。《灵枢·卫气行》:“别者以上玉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

  • 药煮吸筒拔法

    出明·赵宜真《秘传外科方》。即竹筒吸法。见该条。

  • 药要便蒙新编

    药物学著作。2卷。又名《药要便蒙》。清·谈鸿鋆撰。刊于1881年。本书取常用药物365种(见于《神农本草经》者143种,见于后世本草著作者222种),分为补益、宣通,祛寒、泻热、驱风、除痰、润燥、利湿

  • 齿本

    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