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见新修本草条。
①见《闽东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臭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即法文淦。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糯米藤,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热劳门》。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金匮翼·热劳》:“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心神烦躁,口渴,怔忡、盗汗,饮食无味,倦怠多卧,消瘦,或口舌生疮等。治宜
【介绍】:明末医生。字自昭。祖籍慈溪(今浙江慈溪),迁居到江苏嘉定。长于医理,崇祯年间(1628~1643年)任太医院判,著有《医宗指要》,已佚。
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