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痛

阴痛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阴中痛阴户痛。包括小户嫁痛嫁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湿热下注者,兼见肿胀疼痛,带多色黄,治宜和肝理脾,清热除湿,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外以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中气下陷者,兼见阴户坠痛,气短懒言,治宜补益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风邪壅滞者,兼见肿胀痛甚,治宜祛风散瘀,方用菖蒲散(《寿世保元》:石菖蒲当归秦艽吴茱萸)水煎空心服,外用艾叶防风大戟水煎熏洗。

猜你喜欢

  • 一得集

    医论医案著作。3卷。清·心禅僧撰。刊于1890年。卷一有医论十七条,历数庸医误人之过,立论明确,文笔犀利;并论治病当先熟习未病时之正常生理状态,强调病各不同,治法方药亦应随之而变;后二卷大多为内科杂病

  • 桑枝灸法

    出《疡科选粹》卷一。即桑柴火烘法。见该条。

  • 咸鱼草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槐蛾

    出《本草纲目》。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

  • 甘露汇集

    蒙医书。伊舍巴勒只尔用藏文著于十八世纪。着重论述“六基证”的治疗和“十要证”中101种病的治疗。现存木刻本。

  • 景岳全书

    医书。64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麻疹论、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择取诸家精要,对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充分阐发他

  • 臞(qú 渠)仙

    【介绍】:见朱权条。

  • 血眼

    病证名。①指血浸眼中。初生艰难,血浸眦睚,遂溅渗其睛,以致神瞳不见,名血眼。②指血脉贯瞳。《保婴易知录》:“儿百日内乳嗽不愈,以致血脉贯瞳,而眶紫黑,或白珠红赤如血,亦名血眼。”

  • 足阳明之筋

    足阳明的经筋。《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斜)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

  • 弄瓦

    出《延寿第一绅言》。古称生女为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