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木瓜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

药材名称野木瓜

拼音Yě Mù Guā

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

出处《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茎、根

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小叶,长圆形至矩卵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长4~9厘米,全缘,有主脉及网状细脉,革质,上面平滑,下面带白色;叶柄长;小叶有小叶柄,长3厘米。总状或伞形花序,3~7朵组成,雌雄同株;花直径1.5~2厘米,白色、淡红色或青莲色晕;雄花外轮3个萼片阔披针形,长约13毫米,内转3个萼片线形,稍长,雄蕊6;雌花较雄花稍大而数少,内轮3个披针形萼片较外轮的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圆形,紫色。浆果,卵圆形,长6~7厘米,果肉白色,内含黑色种子多数。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间。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茎、叶含皂甙、酚类、氨基酸。种子中分出三种三萜皂甙:七姐妹藤甙A、B、C。干燥种子含袖28.7%。

药理作用果实及核仁对蛔虫、鞭虫有驱虫作用,对钩虫效力不肯定。作用不受热的破坏。但过于成熟的果实,作用很弱。

功能主治①《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

②《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止痛

㈠煎剂:牛藤全草1两,加水煎成30毫升,痛时顿服,必要时日服3次。观察手术后疼痛、麻风反应性疼痛等各种痛症共113例,一般服药后15分钟开始止痛,药效可持续4小时。㈡丸剂:每丸相当生药1两,日服2~3次,每次1~2丸。治疗外伤疼痛、内脏疼痛、手术后疼痛、神经痛、头痛等40余例,均收镇静止痛效果,其中显效者占73%。㈢片剂:每片相当生药2.5克。痛时顿服4~6片。用于各种手术后疼痛40余例,一般服药后30分钟左右开始止痛,药效持续3小时。㈣注射剂: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止痛生效和持续时间与煎剂基本相同。

另有报道,用七叶莲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相当于干叶3克)肌肉注射,亦有止痛效果。据12例观察,一般注射后5~15分钟见效,持续止痛效果4~10小时。

备注此外,还有本种的变种七叶莲,又名:尾叶野木瓜、尾叶假荔枝。形态近似本种。功用相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木瓜

药材名称野木瓜

拼音Yě Mù Guā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Chinese Stauntonvine, Stem and leaf of False Lychee

别名五爪金龙、假荔枝、绕绕藤、乌藤、八月挪、沙藤、鸭脚莲、土牛藤木通七、七叶莲、拉藤、鹅掌藤、木莲、牛娘头刺、大耕绳、五月拿藤、拿藤。

出处出自《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根、根茎及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untonia chinensis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藤茎切段,根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野木瓜 常绿木质藤本,长达9m。茎圆柱形,灰褐色,全株无毛。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0cm;小叶5-7片,革质;小叶柄 长1.5-3cm;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32cm,宽2.5-4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或淡经常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每边9-11条,与网脉均于下面明显凸起。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型,具异臭,常3朵排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花梗纤细,基部托以大的芽鳞片,花梗纤细,长2-3cm;雄花有萼片6,淡黄色或乳白色,外轮3,披针形,长1.8cm,宽5mm,先端渐尖,内轮3片线状披针形,长1.6cm,2mm,绿色带紫,花瓣缺,雄6,药隔角状突起2mm,约片药室等长,花丝全部生成圆柱状的管,退化心皮小;雌花的萼片与雄花相似,但较大,长达2.2cm,心皮3,棒状,胚珠多数,退化雄蕊6,微小,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3cm,具蜜腺6。浆果长圆形,未熟时表色,熟时橙黄色,长约7cm。直径约3cm。种子多数,黑色,排成数列藏于果肉中。共期3-4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润通风的杂木林中、山路边及溪谷两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3-5cm,直径0.3-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色,有粗纵纹,栓皮常块状脱落而显露内部纤维束;细茎具光泽,纵纹明显,有小枝痕与叶痕。质坚硬,稍带韧性。切断面皮部常与木部分离,皮部狭窄,深棕色,可见灰白色波环状中柱鞘,木部宽广,浅棕黄色,射线致密,导管孔明显。叶片完整或破碎,背面网脉间有白色斑点。气微、味淡、稍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有时夹有石细胞,与爆壁细胞形成落皮层。皮层散有石细胞群,近木栓怪处几连成环状。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在紧接韧皮部多排列成新月形,髓射线处的石细胞群连成环状。韧皮部较窄。束内形成层可见。髓射线数至约20列细胞,木化,壁孔明显,近形成层处均有石细胞群,木质部细胞均木桦,导管直径60-120μm。髓细胞类圆形,壁稍层,木化,壁孔明显。本品薄壁细胞含有众多细小淀粉粒;皮层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厚,垂周壁波状弯曲,并略呈串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有众多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壁稍平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叶下表皮,可见气孔与白斑处的圆形凸起物,并有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的刺球体。

化学成分含水量野木瓜甙(yemuosid)I、YM1、YM2、YM6、YM7、YM8、YM9、YM11、YM12、YM13、YM14。

药理作用果实及核仁对蛔虫、鞭虫有驱虫作用,对钩虫效力不肯定。作用不受热的破坏。但过于成熟的果实,作用很弱。

性味甘;性温

归经心;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和络;活血止痛;利尿消肿。主风湿痹痛;胃、肠道及胆道疾患之疼痛;三叉神经痛;跌打损伤;痛经;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1.《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

2.《广西植物名录》: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临床应用止痛。

1.煎剂:牛藤全草1两,加水煎成30ml,痛时顿服,必要时日服3次。观察手术后疼痛、麻风反应性疼痛等各种痛症共113例,一般服药后15分钟开始止痛,药效可持续4小时。

2.每丸相当生药1两。日服2-3次,每次1-2丸。治疗外伤疼痛、内脏疼痛。手术后疼痛、神经痛、头痛等40余例,均收镇静止痛效果,其中显效者占73%。

3.片剂:每片相当生药2.5g,痛时顿服4-6片。用于各种手术后疼痛40余例,一般服药后30分钟左右开始止痛,药效持续3小时。

4.注射剂:每次肌肉注射2ml(相当于生药5g)。止痛生效和持续时间与煎剂基本相同。另有报道,用七叶莲制成注射液,每次2ml(相当于干叶3g)肌肉注射,亦有止痛效果。据12例观察,一般注射后5-15分钟见效,持续止痛效果4-10小时。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黑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黑牛药材名称小黑牛来源毛茛科小黑牛Aconitum bullatifolium Levl. var. dielsianum (Airy-Shaw) Fletcher et Lau

  • 四川木蓝

    药材名称四川木蓝拼音Sì Chuān Mù Lán别名山皮条来源豆科四川木蓝Indigofera szechuanensis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

  • 卷丝苦苣苔

    《中药大辞典》:卷丝苦苣苔药材名称卷丝苦苣苔拼音Juǎn Sī Kǔ Jù Tá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

  • 蒴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蒴莲药材名称蒴莲别名云龙党、过山参、土党参[海南]来源西番莲科蒴莲属植物蒴莲Adenia chevaliert Gagnep.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性味甘、微苦,凉。

  • 草威灵

    《中药大辞典》:草威灵药材名称草威灵拼音Cǎo Wēi Línɡ别名小黑药、葳灵仙(《滇南本草》),黑根(《贵州民间药物》),草灵仙(《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铜脚葳灵(《云南中草药选》),黑

  • 野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牡丹药材名称野牡丹拼音Yě Mǔ Dān别名罐罐草、倒罐草、毛足杆、红暴牙狼、炸腰果、山石榴[福建]、猪母稔、夻口巴、痢疾罐、赤牙郎、高脚稔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Mela

  • 黑阳参

    《中药大辞典》:黑阳参药材名称黑阳参拼音Hēi Yánɡ Shēn别名黑元参(《滇南本草》),白紫草、牛舌头菜(《云南中草药》),土玄参(《云南经济植物》)。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紫草科植物

  • 南方六道木

    药材名称南方六道木拼音Nán Fānɡ Liù Dào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南方六道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ia dielsii (Graebn.) Rehd.采收和储藏:秋季

  • 水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松药材名称水松拼音Shuǐ Sōnɡ别名水松柏来源杉科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Lamb.)K. Koch [G. lineatus (Poir.)Dr

  • 桂皮

    《中药大辞典》:桂皮药材名称桂皮拼音Guì Pí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冬季采取树皮,阴干。原形态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