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
见伤寒溯源集条。
见伤寒溯源集条。
经穴名。其中,在上肢者称手三里,属手阳明经,位于前臂背面桡侧的上段,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在下肢者称足三里,属足阳明经,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介绍】:见吴嗣昌条。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病名。出《灵枢·寒热病篇》等。又名齿、齿蠹。“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释名》)多由口腔不洁,致齿牙腐蚀蛀空,或湿热薰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证治准绳·杂病》: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喉癣之由于肝肾虚损者。详见喉癣条。
骨名。又名地阁骨。详该条。
病证名。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见虚火牙痛条。
肉之小会为溪。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左右共八处,故称八溪。《素问·五脏生成篇》:“此四支(肢)八溪之朝夕也。”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