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灸之一种。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故又称间隔灸,隔物灸。通常以生姜、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而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
【介绍】:宋代红教喇嘛。1012年在桑鸢寺乌兹经堂内发掘出密藏的《四部医典》手抄本。为《四部医典》传世作出贡献。
出《神农本草经》。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脚气疮。详该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犀角、旋覆花各二两,橘皮、茯苓、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一枚,豆豉一升,紫苏茎叶一握。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以气下小便利为度。治脚气初起,微觉疼痹,两胫肿满,或行起涩弱,或入腹不仁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出《开宝重定本草》。即柑,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