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頠
【生卒】:267~300
【介绍】:
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生卒】:267~300
【介绍】:
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生卒】:1706~?【介绍】:清医家。名璿,中州夏邑(今属河南)人。中年始专攻医学,对温病研究尤深,推崇吴又可学说,深痛世人不能明辨伤寒与温病而贻误病情。因著《伤寒温疫条辨》。其立方遣药多宗刘完素,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生于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无他患,至老只如此。”类今之睑裂斑。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即烫火伤。详烧伤条。
病名。出《素女经》。又名绝生、断产。①指妇女因病而终身不孕。②用药物、手术等方法达到终身不孕的目的。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转筋在两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际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掌后白肉际穴。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稍前赤白肉际。直刺0.2~0.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①虚损病。《难经·十四难》:“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医
①泛指阳气受郁而出现内热盛的证候。临床表现头痛、目赤、口疮、腹痛、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实等症。②指情志抑郁,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内热的病证。可见头痛、胁痛、失眠、易怒,舌尖边红,脉弦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