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盆草

血盆草

见《贵阳民间药草》。又名朱砂草反背红叶下红铺地虎。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或单叶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var.simplicifolia Stib.的全草。前者分布四川、贵州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后者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微苦,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①治吐血咯血衄血血痢血崩。煎服:9~15克。②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疖肿。捣烂外敷。

猜你喜欢

  • 三物白散

    即白散,见该条。

  • 醉草

    见《本草纲目》。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 疫喉鼻煤

    证名。多由火毒炽盛,疫毒薰灼肺经,致鼻孔干燥,黑如煤。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 瓜瓤瘟

    病名。瘟疫的一种。《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瓜瓤瘟,胸高胁起,呕血如汁是也。”证情多危重。治宜生犀散、加味凉膈散等。参见瘟疫条。

  • 哑风

    病证名。出《解围元薮》卷一:“此症音哑无声……若温融和润则阳气调匀,真声通畅。若风湿阴邪搏于阳分,凝滞津液使气道不调,清声闭塞。”哑同痖(《广韵》)。①多由痰湿壅遏肺系,致肺气实而声音不出。治宜宣肺、

  • 岁主

    运气术语。指六气司天在泉各主持一岁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岁主奈何?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 四叶莲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 颌下痈

    病名。系指痈之发于颌下及其两侧者。多由肺胃热蕴,复感风热,痰毒邪火上冲所致。症见颌下及两侧红肿疼痛,连及口底及咽喉,妨碍饮食,身发寒热(《中医喉科学讲义》。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

  • 血虚肝燥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证见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燥等。宜逍遥散,舒肝养血以润燥。

  • 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