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蛊毒

蛊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将蛊毒分为蛊毒候、蛊吐血候、蛊下血候等。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蛊毒可见于一些危急病证、恙虫病、急慢性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等病。

猜你喜欢

  • 悬极俞

    见悬枢条。

  • (眼)小角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 欲降反升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 假川连

    见《广州植物志》。为伽蓝菜之别名,详该条。

  • 李氏经验广集良方

    见仙拈集条。

  • 缕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理法。见该条。

  • 泡服

    煎服法之一。即焗服。对含有挥发油或容易出味,用量较少,久煎失效的药物,如西红花、肉桂、番泻叶等可用泡服法。泡时用半杯开水或将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加盖,以减少挥发油的挥发)。

  • 脉软

    喻脉象的软弱。《灵枢·四时气》:“脉软者,病将下。”

  • 学医随笔

    书名。清·顾淳庆撰于1821年。全书共分伤寒、温病、痢疾、霍乱、咽喉及胎产六篇。每篇先引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论述,继则阐明作者对该引文的学习心得,可供研究中医古籍参考。本书并附民间简易方和救急方。

  • 解处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二。即关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