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介绍】:见李世勣条。
病名。九虫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肺虫如蚕。……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参痨虫病条。本病与肺吸虫病
出《针灸甲乙经》。即巾针。《证类本草》谓“布针,用缝布大针也。”参见巾针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龙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
病证名。指胞肿睛突之候。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泡肿者脾湿也,当消其湿。丝络红者心热也,当清其热。突睛者肝实也,宜疏其肝。”参见突起睛高条。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见《安徽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