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芹花

芹花

《中药大辞典》:芹花

药材名称芹花

拼音Qín Huā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

化学成分芸香甙、水蓼素和槲皮素等。

性味①《唐本草》:"苦。"

②《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脉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芹花

药材名称芹花

拼音Qín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Javan Waterdropwort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javanica (Bl.) DC.

采收和储藏:6-7月花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或基部匍匐,节上生根。基生叶叶柄长达10cm,基部有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齿或圆齿;茎上部叶无柄,叶较小。得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达16cm;无总苞;伞辐6-16,长1-3cm;小总苞片2-8,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25;萼齿线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圆锥形,花柱直立或叉形,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新修本草》。主主脉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唐本草》:主脉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防己

    《中国药典》:防己药材名称防己拼音Fánɡ Jǐ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 柠条花

    《中药大辞典》:柠条花药材名称柠条花拼音Nínɡ Tiá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花。夏季采花,阴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高血压、

  • 眼子菜根

    药材名称眼子菜根拼音Yǎn Zǐ Cài Gēn别名针耙七来源药材基源: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嫩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tamogeton distinctus Benn.[P.franchi

  • 篱栏网

    药材名称篱栏网拼音Lí Lán Wǎnɡ别名篱栏、鱼黄草、茉栾藤、三裂叶鸡矢藤来源旋花科茉栾藤属植物鱼黄草Merremia hederacea (Burm. f.)Hall. f.

  • 蒌油

    《中药大辞典》:蒌油药材名称蒌油拼音Lóu Yóu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手足红

  • 蒿雀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雀药材名称蒿雀拼音Hāo Què别名青头鹀、青头雀来源雀形目雀科青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personata Temm.[E. personat

  • 垂穗荛花

    药材名称垂穗荛花拼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细轴荛花的花、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

  • 夜合花

    《中药大辞典》:夜合花药材名称夜合花拼音Yè Hé Huā别名夜香木兰(《广州植物志》)。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夜合花的花朵。4~5月采摘,晒干。原形态常绿秃净灌木,

  • 芥子

    《中国药典》:芥子药材名称芥子拼音Jiè Zǐ英文名SEMEN SINAPIS别名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或芥Brassica

  • 中华莛子藨

    药材名称中华莛子藨别名巴东手掌参、手掌参[湖北、巴东]来源忍冬科中华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 var. chinense Diels et Graebn.,以块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