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串雅内编》。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多因患儿痰湿偏盛,蕴于肺胃,复为外邪所犯,或饮食所伤,邪从热化,热郁生风,风痰上扰,窜及清窍,则牙关紧闭,双目上窜;扰及经隧,则四肢抽搐。体实者,宜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即阴道穹窿。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即梦遗。详该条。
刺法。与“随而济之”对举。为迎随泻法的基本原则。意指针刺泻法要逆着经气而刺,损夺有余。《难经·七十九难》:“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如寅时肺经气盛,此时针刺,为逆其气之盛来,为泻;或针光朝经脉流注反
兑,通锐。即锐发。《人镜经》:“耳前发脚为兑发。”详锐发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山胡椒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恶阻。详该条。
书名。清·李用粹撰。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多属内科杂病。作者强调“医贵精详”。其治案,辨证审脉较细致,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析证立方。案语或有艰涩之弊。后收入《三三医书》中。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缠喉风之发于双侧者。症状多重。详缠喉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