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山楂肉三两,莱菔子、连翘、陈皮各五钱,赤茯苓、半夏各二钱。为末,粥糊为丸。治食不消化成积痞闷。
厥证之一。①指虚损、精绝所致昏厥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不居集》卷四:“人身肾与膀胱竭绝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证辨伤寒论》一卷、《明医显微论》一卷,均佚。
见伤寒论直解条。
喜饮凉的饮料。属里热证。宜清热生津。《素问·疟论》:“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见该条。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瞿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圆翳内障。详该条。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