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杨时泰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蚕豆茎,详该条。
病证名。疳疮的一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生于阴茎,外皮肿胀包裹者。
本指铡碎的草,喻体内的水液废物。《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见外科精要条。
间接灸之一。《医宗金鉴》:“疳瘘恶疮,诸药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功能行血祛瘀,化结散滞,故能灸治恶疮、瘘管等症。
【介绍】:见顾元交条。
病名。痉病的一种。与刚痉相对而言。一作柔痓。症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一作柔痉)。《金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幕,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