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厚朴(姜制)、半夏(制)、陈皮、荆芥穗、砂仁各12克,炒苍术、桔梗、黄连、藿香叶、炒麦芽、天花粉、枳壳(麸炒)、甘草、大黄、木通各9克,木香、朱砂、冰片各6克,山楂
即药物发泡灸,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指肩部灼热或有热感。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肩背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络发生病变,可伴有肩上热的症状。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腑脏有热,气乘于肝,冲发于目,热气结聚,故睛上生皰疮也。”类今之疱疹性眼炎。
舌苔老黄而中有黑刺。乃脏腑热极之候。杂病为实热里结;外感为邪已传里、邪毒内陷已深。宜白虎汤、大承气汤,交替间服至苔刺退净。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见惜分阴轩医案条。
出《澹寮方》。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
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